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掘金癌症早筛:待挖掘的万亿市场

第一财经 2019-05-13 14:48:17

作者:瞿依贤    责编:陈姗姗

到底什么样的疾病适合早筛?癌症早筛的网络为何难以形成?癌症早筛会被纳入医保吗?

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这是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数字。

攀升的数字加剧了人们对于癌症的恐惧,也使得癌症早期筛查这一技术和体检项目进入公众视野。到底什么样的疾病适合早筛?癌症早筛的网络为何难以形成?上市公司和新兴公司纷纷布局的基因检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担癌症早筛的功能?癌症早筛会被纳入医保吗?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癌症早筛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各方掘金的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不是所有癌种都适合早筛

国家癌症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防控形势严峻。

所谓筛查,是指在早期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影像等途径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早发现,以期得到早治疗的各种医学手段。对疾病的筛查,能够发现早期肿瘤,及时治疗,从而把肿瘤扼杀在摇篮里,降低发病风险,减少晚期病例和死亡率。

但并非所有的癌种都适合做早期筛查。诺辉健康CEO朱叶青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合做早期筛查的癌种有3个特点:一是发病率高,人群大才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二是死亡率高,大家才能足够重视,像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死亡率低的癌种早筛则没有这么迫切;第三点是肿瘤的发展周期足够长,这样给早筛预留足够的窗口期。如果发展期短,一经发现已是癌症晚期,则早筛意义不大。

比如肠癌的发展期一般为10-15年,从开始有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一直发展成为肠癌,中间有很长的时间;而且肠癌具有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但发病症状不明显。“肠癌属于比较安静的癌,它一般到晚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没有疼痛,肠的疼痛神经比较少。”朱叶青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早期筛查的推广。而在中国,作为高发癌症之一的结直肠癌发病递增速度约为世界平均值的两倍,同时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字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在高发肿瘤中排第3位,为9.88%;死亡率排第5位,为8%。根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30%,在美国这个数字是64%。国内的通常情况是,等到发现肠癌时病情基本已是晚期,治愈率仅有5%-40%。

此外,肝癌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肝癌大数据报告》,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4.1万,中国39.3万,约占全球的46.7%。从死亡率来看,我国肝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2.1%,但如果早期诊断经过有效治疗,可达到相对较好的预后,尤其是5公分以内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

基因检测有用吗

从业界动态来看,国内在肝癌早筛技术上有较多突破。今年3月,《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布了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科学家的一项肝癌早筛研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血液检测的方式,从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发现潜在的早期肝癌患者。

泛生子基因CEO王思振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目前癌症早筛领域的技术主要以影像学和分子检测技术为主,其中影像学如肠镜和胃镜已经在国外的某些癌种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美国的结直肠癌和日本的胃癌。相关数据显示,日本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相当于每年有12.5%的人口都做了胃镜筛查。

王思振指出,影像学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很难标准化和规范化。比如肝癌,经验最为丰富的影像学医生可以筛查出3公分以内的肿瘤,但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而分子检测目前的临床应用主要以蛋白标志物为主,例如筛查肝癌的甲胎蛋白(AFP),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尽如人意。同时,基因作为分子检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已经在癌症诊疗领域被广泛认可和大规模应用。

以价格来判断,影像学和常规蛋白检测价格基本在百元到千元不等,目前已在临床应用,但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标准化程度还不足以作为癌症早筛的普及型技术。而以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的血液检测技术已在癌症诊断领域取得了广泛共识和应用,因为该项技术具有精准、无创、易标准化和可及性高等优势。未来,非侵入式的血液检测是早筛技术的趋势。

据记者了解,国内基因检测公司有包括华大基因(300676.SZ)、贝瑞基因(000710.SZ)、达安基因(002030.SZ)等在内的上市公司,也有如泛生子、燃石医学、鹍远基因等新兴公司。以肝癌为例,目前包括贝瑞基因、泛生子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开发了应用于高危人群的肝癌早筛液体活检方法,并通过技术优化实现应用。

但基因检测的价格对很多人来说尚不可及,王思振告诉记者:“全基因组测序费用已经从原来的几万美元降至现在的几百美元,基因检测技术的成本降低速度已经超过摩尔定律,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价格还将下降,有望降至人民币千元甚至百元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有大量中、晚期癌症患者在得到医生对于靶向药、免疫治疗的临床用药指导之前,必须做基因检测。这是基因检测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那基因检测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承担癌症早筛的功能?

“癌症归根结底是一种‘基因病’,通过基因能够从根源探明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同样也能通过基因找到将癌症扼杀在摇篮的关键‘钥匙’。”王思振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针对基因的检测技术相较常规检测方法,具有更加迅猛的发展速度,离找到解决每个癌种难题的“钥匙”越来越近。

事实上,癌症很复杂,基因作为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虽然具有很高的效能,但目前可能还需要结合一些临床现有的检测手段。随着癌症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和液体活检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化,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具有明确指向意义的基因“钥匙”,基因检测只是癌症早筛的一种技术手段,而且行业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上海自贸区基金医疗健康事业部项目总监陈晓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产业周期来看,目前肿瘤早筛还处于导入期,在这个时期,投资人最看重的是早筛企业的技术能力,体现在产品上就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产品质量过关才能够真正满足早期发现的临床需求,而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在灵敏度上还比较低,特别是在腺瘤阶段的敏感度。”

待挖掘的巨大市场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癌症早筛面向普遍人群,重点关注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目前早筛技术相对成熟的癌种有宫颈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和上消化道癌。

日前,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下称《推荐》),针对肺、大肠、肝、胃、乳腺、宫颈和前列腺七大男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进行肿瘤筛查和预防的推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叶定伟表示,《推荐》涉及的7种恶性肿瘤,占上海新发病例中近六成,并且都具备相应适宜技术来实现疾病早期发现,通过早诊早治,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

据记者了解,即便限定为高危人群,癌症早筛目前亦尚未建立起完整体系,具体还存在体检普及率低、防癌体检不规范、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等问题。

陈万青指出,目前我国癌症筛查尚未进入医保,居民进行相关临床检查 需要自费,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癌症筛查的重要性。“即使是提供免费筛查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好多人都不愿意参加,说明公众对于早筛的意识还不强,需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

朱叶青认为也跟医疗现状有关:“中国的医疗体系相比较而言还不成熟,医疗资源还比较匮乏,更多地花在救急(治病)上。现在医保要覆盖病人都比较难,想覆盖健康人群就更难。而且做体检,包括做癌症筛查都是自我选择,这方面的意识也没培养起来。”

在陈晓艳看来,能够有效推动癌症体系建立的是政府方。“国家要把一些急需的癌症筛查作为公共卫生政策去推,比如把发病率高及死亡率高的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种的检测作为公共卫生筛查,使其成为公民健康体检的一部分。筛查比治疗花的钱少,早期治疗也比晚期治疗花的钱少,从长期来看,其实是减少了国家医保的负担。”

政策正鼓励筛查进医保,但陈晓艳指出,关键在于医保能接受多高的价格。“特别是早筛产品,前期的研发费用特别高,几万人的临床入组可能需要数亿元的投入。这些费用肯定会加到产品的售价上,价格下不来能不能进医保也是个问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长远来看,研发成本还将下降。”

“价格只是阻碍可及性的其中一个因素,还需要能落地、有效果的癌症早筛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重大癌种的早期筛查工作,这需要国家、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王思振也认为,要建立有效的癌症筛查体系,还需要癌症早筛知识和技术的宣传教育,不仅仅针对大众,也要对在一线防癌抗癌的医疗工作者,要让新知识、新技术用最快的速度应用到临床,才能更好的从源头控制癌症。

与尚未建立早筛体系相对的是巨大的、待挖掘的癌症早筛市场。以液态活检为例,国信证券研报提出,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可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200亿元。

再以肠癌为例,美国定义肠癌的高危人群是45岁以上,中国的定义是40岁以上。而中国4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为6-7亿,以6亿人口计算,其中约50%为有条件做筛查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约10%的人有意识做筛查,即中国有条件、有意识做肠癌筛查的人口为3000万人,再以平均每年2000元的筛查成本计算,也就是每年600亿元的市场份额。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癌症报告,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再加上癌症筛查的多种方法和手段,“癌症筛查万亿市场”的说法并不夸张。

万亿癌症早筛市场对掘金者的吸引力无比巨大。于是,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医疗AI公司,无数医疗机构正在进入或试图进入,但目前还没有一家形成强悍的技术壁垒。

关于资本在癌症早筛企业中如何选择标的,陈晓艳说道:“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还是看企业的技术,能否做出高质量的、满足真实需求的且合规化的产品;然后是企业的商业化运营能力,有了好的产品,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也非常关键。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产品才成为了商品,才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