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传奇。在他长达60年的建筑生涯里,留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杰作。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还包括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以及故乡的苏州博物馆。
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的贝聿铭,祖籍苏州,苏州望族之后。在贝聿铭幼年时期,叔父贝润生买下苏州园林的狮子林,做自家祠堂花园。在这座古典私家庭院中,他与兄弟们整日玩捉迷藏游戏。想不到在他82岁高龄时,又回到苏州,把童年记忆打造为著名的苏州博物馆。
昔日的中国富家子弟,成长为世界公认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在世界各地留下无数非凡的建筑丰碑,这个典型的“美国梦”,也许是贝聿铭自己也不曾想象的人生轨迹。
贝聿铭的名字与20世纪建筑史紧密相连。他一生设计了26座落成建筑,荣获包括普利兹克建筑奖在内的28项建筑大奖,并获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和老布什总统颁发的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回望他的一生,不能不提苏州贝氏家族,这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名门望族,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中国时代巨变中,要找到一个几代财富传承的家族几乎不可能。像贝氏家族这样富过15代的商业世家,已经是中国近代史上罕有的家族。
贝氏家族,最后的儒家
追溯贝氏家族,早在清乾隆年间就以经营中药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到第十三代、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其子孙皆从事金融。当中最出色的,是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他曾出任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整个贝氏家族极为重视子女教育,贝聿铭的叔祖贝寿同,是中国第一个到西方学建筑的学生。祖父贝哉安十几岁就中了秀才,20岁成为苏州府学贡生。父亲贝祖诒早年在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就读,贝聿铭18岁时,富有远见的父亲便送他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建筑。贝聿铭自己的子女也延续家族传统,三个儿子都在哈佛大学学建筑,贝建中与贝礼中子承父业,创立“贝氏建筑事务所”。女儿则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法律。
贝聿铭一生养育了四个孩子,给他们都起了中文名字,可见他对中国的感情。他和夫人卢爱玲从没刻意教孩子们学中文,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回到祖国。
贝聿铭的两个儿子贝建中与贝礼中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他们成长在非常西方的环境中,但家庭里的人际关系仍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亲情。每到周末,子女们都会与贝聿铭夫妇相聚,这种亲密的中国式家族关系与儒家思想,被子女们尊重并延续。
“贝老是我心目中最后一位儒者。”华裔艺术家、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在2001年赴纽约采访过贝聿铭。他曾听说建筑师拒绝过许多采访,但他想写一本关于20世纪现代建筑的书,尤其希望见到贝聿铭。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亲自答应接受采访、电话改期等波折之后,方振宁终于如愿到曼哈顿中城的“贝氏建筑事务所”见到贝聿铭——84岁的建筑师身穿灰色西服套装,快步走来,先是礼节地问“谁是方先生”,而后才首先与方振宁握手。
在贝聿铭100岁生日之际,方振宁写下一篇文章回忆那个片段,“贝聿铭对主次的分明,对突发事情的出现作出迅速而不动声色的判断,以及周到无比的礼节意识,让我折服。”
“我是中国人,我是西方建筑师”
从没有一位华人建筑师像贝聿铭这样,将东方与西方、艺术与商业、古典与现代融合得如此游刃有余。他从商业世家中跨越出来,在建筑领域将商业和文化融合得天衣无缝。
“我想,建筑的艺术方面对我来说是天生的。”在谈及家庭影响时,贝聿铭曾说,“我母亲是艺术家、诗人,商业方面则是后天的。我毕业后在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在那里学到了建筑的商务方面。如今这两种工作我都能轻松应对。”
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贝聿铭舍弃哈佛大学的教职,加入纽约房地产开发巨头泽肯多夫的公司,工作了7年,奔赴美国各地,参与不同的建筑项目。据《贝聿铭全集》统计,在这家公司期间,他亲自参与从事的住宅及都市更新项目达14个。
1955年,建筑师创办起自己的事务所,初期就拥有70位员工。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一句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在他的作品中,光线的巧妙运用,使得空间变化万千。让建筑与自然相融合,主导着他一生的建筑。他的作品有抽象的现代韵味,作品多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仅美术馆设计就有17个。在他的美术馆系列中,中庭、天桥、楼梯与自然采光的运用,都是一绝。“有之以利,无之为用”,这句老子的名言,也是贝聿铭贯穿一生的设计理念。
现在看来,巴黎卢浮宫的扩建工程成了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与过去的辉煌交相呼应,也成就了贝聿铭在全球的广泛声誉。但在当时,要在巴黎心脏部位的卢浮宫建起一座玻璃金字塔,建筑师遭遇了法国人最激烈的批评声,他曾回忆,“很难独自承受”。
“人应该坚持,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下,建筑师赢得这场斗争,并于1988年扩建工程竣工时,捧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我从来不忘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的家族在那里居住了600年。”贝聿铭曾说,尽管在美国定居80多年,他内心依然是个中国人,“但我的建筑从来没有有意识地中国化,我是个西方建筑师。”直到73岁,他才逐步退出全职建筑师的状态。
一生中,贝聿铭经历了20世纪风起云涌的历次建筑浪潮。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西方建筑思潮不断更迭变幻,但他始终在浪潮中谨慎寻找建筑最永恒的精髓与美学。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在时间之上,时间会给出一切的答案。”贝聿铭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自己的作品观念,也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
“他取得的成就,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中国人和华人去从事建筑事业。”方振宁如此评价。
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大热影视作品《繁花》使陈逸飞再度走入大众的视野。剧中,艺术家笔下的《玉堂春暖》和《仕女与鸟笼》作为背景亮相于至真园。
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将与盐城至南通高铁、京沪高铁、沪昆高铁、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铁路、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相连。
迪拜一直靠虚拟的钱的流动来生存,而它也一直致力于通过建造将虚拟变为实体。在这里,建造是一则传说,是身份的源泉,是它本身的目的。
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60亩,将加快推动未来显示技术创新升级,加速AMOLED在消费电子、车载显示、虚拟现实、医疗探测等各种应用场景的渗透。
3月当月,进出口2280.5亿元,增长12.2%,增幅创14个月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