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西部10城吸引外资比拼:谁是吸金之王

第一财经 2019-05-23 20:34:55

作者:李秀中    责编:杨志

中西部城市外资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商环境的改善,大量产业转移和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聚集。这10个城市人口规模比较大,市场辐射半径大,存在很多市场机会,从而受到投资者青睐。

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在招商引资上的争夺尤为突出。

其中,中西部城市崛起的势头凶猛,表现越发抢眼。那么,在这场持续热化的竞争中,哪些城市吸引的外资最多?其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呢?

中西部增速赶超东部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折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其中,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4%,西部地区同比增长18.5%。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发现,从增速看,中西部地区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从总量上看,中西部与东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中西部地区内部的不均衡性,也同样需要注意。相比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西部其他地区如甘肃、青海等地,实际利用外资水平还很低。2018年,甘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仅5041万美元,而福建泉州一个地级市实际利用外资就超过6亿美元。

从中西部地区具体情况看,其外资增长主要来自省会城市。这显示出,外资进军中西部地区的首选为其中心城市。因而,中西部主要城市的外资数量是衡量考察一个省份外资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一财经记者选取了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西安、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和合肥等10个中西部主要城市为样本。

这10个城市中,不仅有6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总量水平也可以赶超东部沿海地区一二线城市。

2018年,北京和上海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173.1亿美元和173亿美元。上述中西部10城与之仍有差距。但与其他一二线城市相比,如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和天津等,10城数据已大体接近。2018年,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和天津实际使用外资分别是66.11亿美元、68.3亿美元、82.03亿美元、86.9亿美元和48.51亿美元。

中西部城市外资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商环境的改善,大量产业转移和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聚集。这10个城市人口规模比较大,市场辐射半径大,存在很多市场机会,从而受到投资者青睐。

武汉重庆成都领跑

在中西部10城中,2018年成都利用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20.3亿美元(采用成都市发改委发布的数据),增长20 %,总金额排名第一;武汉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109.27亿美元,增长13.3%,位居第二;第三是重庆,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2.73亿美元,增长0.9%。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各城市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历年不同部门公布的数据之间也略有差异,第一财经根据公开资料对比梳理相关信息后,在这几个城市的比较中最终采用了上述数据。

从整体数据看,这也正显示出成渝汉三地在中西部的竞争格局。

从资金来源看,大多来自亚洲地区。其中,香港地区的资金在各地都排名靠前,也显示各自招商的特点。重庆与新加坡开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新加坡资本占比也较大。

这些资金是伴随着跨国公司大量进军内地。截至2018年底,累计有28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285家落户成都、266家落户武汉。

就增速而言,西安、贵阳、南昌增长迅速。2018年,西安实际利用外资63.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9%;贵阳实际利用外资15.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南昌实际利用外资45.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

西安以三星项目带动大量引进韩国投资,占其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约43%。

贵阳的表现值得关注,最近10年其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9年,贵阳实际利用外资才刚突破1亿美元,至2018年已经超过15亿美元。这几年,贵阳以大数据为发展引擎,经济增长率连续6年蝉联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此外,重庆吸引外资金额虽然在中西部地区领跑,但其增速显露疲软态势,增长放缓——2018年仅增长0.9%。过去几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大量落户,重庆最近几年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

不过,受经济形势影响,投资预期不明,区域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下,资本更为审慎,招商引资难度有所加大。

各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外部竞争更趋激烈。例如,成都2019年将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引领,开展百日擂台赛,力争全市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440个以上、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30亿美元以上、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00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