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巴曙松30日表示,资本市场要满足新经济独特的融资特点,金融体系的改革也会极大地促进新经济,比如说生物科技领域的进步。
在2019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论坛暨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奖颁奖典礼上,巴曙松表示,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怎样识别出新经济独特的融资特点,特别是在现有金融体系里面得不到满足的金融需求,然后主动调整金融体系自身的结构、制度和设计。
香港在2018年4月推出新经济上市制度改革,大幅降低上市门槛,最典型的就是生物科技。
巴曙松说:“因为生物科技最典型的特点是需求的错配,全世界生物科技60%-80%的资本支出是在研发阶段,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所以等到它完全商业化、上市,开始达到盈利标准,就这个药品来说它已经不需要钱了。但是在研发的时候,没有盈利、没有业务记录,不容易找到钱。但是等它不需要钱的时候,银行追着它给钱、资本市场追着它上市。”
在新旧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系要满足新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不能习惯性地把资源源源不断地配置到旧经济。
金融体系的改革会极大地促进新经济,比如说生物科技领域的进步,加速药品的创新。巴曙松举例说:“生物医药上市门槛改革之后,中国有很多原来非常优秀的,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在加拿大、美国、欧洲实验室算数字的这些人,就回来研发了一个药品,可能刚过了一期临床,觉得还要烧很多钱、正在发愁的时候,结果他(公司)达到我们上市的标准,一估值60亿、70亿元港币,他一下就懵了。这都是有真实的案例。”
巴曙松也认为,在新经济发展壮大时,房地产行业也面临转变。“美国经济发展史,要看它的首富从什么产业出来。这个变迁历史,基本上就是美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进化历史。比如:刚开始要城市化,钢铁变得很重要;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有了钢铁、石油,汽车呼之欲出,变成一个大宗消费品,汽车成为首富;中产阶级兴起后,关注生活质量,所以制药这些行业崛起。其实中国也一样,梳理一下40年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首富,可能房地产占的年限太多了一点。”
他补充称,房地产领域很可能在面临着一个转变,就是城镇化速度在慢慢地减速,更多的资源进入到新经济的行业。
截至今年6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63笔。其中,境内并购246笔、跨境并购17笔;重大资产重组9笔,非重大资产重组254笔;196笔重组披露交易金额,合计超570亿元,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
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出现重大动荡,并导致运营调整。与此同时,投资者对IPO发行缺乏兴趣,关闭了许多等待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大门。
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领域项目14个,总投资约171亿元;社会民生领域项目9个,总投资约54亿元;产业发展领域项目13个,总投资约161亿元。
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医疗和医药、以及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相关的行业板块将会是市场焦点。
进一步加深同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合作力度,便利企业境内外上市政策咨询,协调跨境金融机构为企业出海提供金融银团服务,推动已在港交所上市的辖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