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李迅雷: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结构性牛市依然可期

2019-05-31 11:28:50

作者:李迅雷    责编:任绍敏

我对未来的预期仍是比较乐观。今后,我国只要沿着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仍会进一步提高。

去年下半年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个稳,其中最后一个稳是“稳预期”。可见,预期管理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去年预期波动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美贸易摩擦。不少人担心股市又要回落到去年的最低点。因此,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扭转悲观的预期,因为预期确实很重要。

这个月初,我和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进行一次对话,我问马克斯:您在《周期》这本书中提到了好多个周期,如商业周期、信贷周期、房地产周期、政策周期等,这些周期之间彼此似有矛盾或交叉现象,究竟如何按照您的周期理论来进行投资决策呢?

他回答说: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周期就是心理周期,和人类的表现有关,主导短期市场波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和心理。

此言确实有一定道理,例如,去年从百度指数的关键词搜索强度和资讯关注度看,每当股市大跌,即市场预期逆转时,“贸易战”和“国运”的检索量大幅上升。

这也说明预期变化对于经济或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带来显著影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有的时候倒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而是投资者的一致预期变化导致的波动。

禅宗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公元675年, 禅宗大师六祖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讲经,晚上正准备就寝,听到两位和尚在争论不休,一个说幡动是因为风动,另一个说只是幡动,风未动;其实是两人好胜之心在动。于是慧能对他们说:风未动,幡未动,仁者心动矣。

因此,要改变那些错误的预期,就需要揭示真相,需要加强彼此之间沟通交流,提高信息的对称度。如今全球早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的对称度大幅提高,靠封闭信息或编造谎言来影响预期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以为,要改变预期,可以有很多种办法,如我国历史上有诸葛亮利用空城计破敌的经典案例,也有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但我觉得,无论是空城计还是望梅止渴,都只是一种短线计谋,不适用于长线,长线终究要靠行动力来改变预期。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缓解萧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袒露心扉。他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对美国政府纾解危机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今面对美国加征贸易关税,将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同样不可轻描淡写,因为这不仅仅涉及到出口规模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外资流向、出口顺差的变化,然后影响还会延伸至就业和汇率等。影响究竟有多大,需要通过大量指标和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即所谓的预测。

预测相比预期,会更加理性和客观,或许也会更加精准。预期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容易一叶障目。例如,大家都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出口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实际上今年前四个月对美出口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大约为11.5%,已经次于欧盟了。因此,贸易摩擦导致加征关税不见得是天大的事情,反而是美方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会更大些。

当然,这些负面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它又能起到倒逼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例如,我国从去年开始,开放的推进力度明显加大,如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出台了《外商投资法》,在知识产权保护、外资金融机构牌照申请等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加大开放力度对于改变预期是有正面作用的,因为不少人担忧随着摩擦升级,“门”会闭合,或“门槛”会抬高。但事实上,过去40年来,中国是开放政策的最大得益者,我们的贸易伙伴数量超过美国,唯有把开放之门开得越大,才有利于对冲中美贸易纷争的负面影响。

最能改变预期的,当属改革进程的加快。今年前五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出口增速,都有回落趋势,外部环境比去年更差,但为何股市的表现要好于去年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改革进程的提速,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有利于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完善。

又如,在财税改革方面,减税降费已经落实到位,这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应该是有效的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预期。因此,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涨幅排名在全球领先,主要还是靠改革和开放政策来推进,最直接的效应要数金融管控放松背景下,MSCI的A股份额上升带动外资入市比重上升。

又如,今年以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这实际上也对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利,因为退市不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且还有利于股价指数上涨。

那么,接下来还需要采取哪些举措来改变预期呢?我个人认为,就业、金融、外贸、投资和外资这五个稳仍应成为目标。但更应该要去把握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即从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向消费主导转型,重点在于提升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目前,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加上政府消费,也不到60%,而美国消费要占80%左右,投资只占20%,印度的消费占比也达到70%左右。就我国而言,长期以来投资(资本形成加存货)占GDP的比重都在40%甚至更多,高出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靠投资拉动模式不仅导致高债务,而且也会导致某些资源错配而造成的浪费。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力成本的上升,出口优势肯定会慢慢削弱。

从今年前四个月的消费数据看,消费仍不理想,不仅增速回落,而且高端消费与中低端消费的落差进一步扩大。如乘用车中,2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销量依然保持增长,但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销量大幅回落。其他的消费品如白酒、香烟等也有类似特征,其背后反映出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扭曲现象。

因此,扩大消费应该作为稳增长和推进经济转型的首选目标。同时,扩消费不能只停留在过去那种“新能源汽车补贴”或“家电下乡”这种传统模式上,而是应该从国民收入再分配,如税制改革、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方面着手,稳步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和消费能力。这是因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弹性比较小,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弹性比较大,提高后者有利于扩大消费。

可否采取一些具体举措,例如,消费税可否考虑降低?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的税种能否推出?通过扩大国有股权无偿划拨给社保的比例可否进一步扩大?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可否减少,相应增加居民部门的收入?

总之,过去通常采取逆周期政策来稳增长并稳预期,属于见效快、副作用大;今后应该更多地采取改革举措来稳预期,尽管见效慢,但副作用小,而且疗效长。

我对未来的预期仍是比较乐观,毕竟中国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崛起,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在此之前,中国经济大约经历了140多年的衰落。今后,我国只要沿着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仍会进一步提高。

有一句古话说,以不变应万变。有的时候,预期的转好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是因为对方行为发生变化。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对方,如自由贸易、普世教育、全球化理念等;如今,对方却搞民粹主义、搞技术封锁、搞移民限制等,这就使得大家对西方某些发达经济体的虚伪性又有了深刻认识,会反过来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注重科技投入,更加重视基础教育。

所以,预期转好有很多路径,只要不太短视,不用掩饰,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人民利益至上,结构性牛市依然可期。

(作者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或授权转载自lixunlei0722微信公众号,原标题:市场预期会否好转?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