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调研报告:赤水河流域建立跨省生态补偿 惠及1700多家酒企

第一财经 2019-06-01 17:18:22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赤水河流域流经云南、贵州和四川3省的4个地市级和13个县级行政单位,这里也是三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经济走廊。

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它也是中国版图上最为香醇的一条河流。

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这条全长400多公里、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1700多家大小酒厂,诞生了中国60%的名酒,茅台、郎酒、泸州老窖皆产于此。这条被称为“淌酒的河”,已形成了万亿级的产业规模。

近日,30多位中外专家撰写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绿色发展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称,“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区域合作试点具有典型意义。”

由赤水河滋养的河谷两岸,则是酿造顶好酱酒的米红粱生长的宝地。摄影/章轲

 

流域发展梯度差异明显

专家组负责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绍,赤水河流域沿河1700家酒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关联性紧密,调研中了解到,企业重视水源治理,通过投入污水处理、捐赠环保公益资金等方式支持生态环保。

专家组的调研还发现,赤水河流域发展存在分区梯度特征。上中下游三省对赤水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是不均衡的,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中下游发展水平高于上游地区。

其中,中游发展水平最好,贵州省仅以近60%的流域面积和近47%的干流长度,创造了79%经济发展总量。其最发达的仁怀市(茅台酒厂所在地)2018年GDP达到722.74亿元,位列贵州省第三,人均GDP以128854元位列贵州省第一。GDP约占流域的20%。而上游云南威信县2018年GDP为39.5亿元,仅占流域的1%左右,人均GDP仅9630元,发展的梯度差异异常明显。

同时,中游发展带来的污染也是最重的。“其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上游持续开展水环境保护,提供良好水质水量的基础上。”上述研究报告称,“上游保护受穷,中下游利用富裕”的不平衡的上下游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需要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来理顺,以实现流域上中下游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这要求流域生态补偿内容不能仅关注生态保护,还要通过生态补偿,找到一条流域生态保护与持续发展的协调之路,要求更高。”研究报告说。

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时

2018年2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政府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率先在长江流域建立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协议,三省将按1:5:4的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补偿资金等在三省间分配比例为3:4:3。

三省依据各段补偿权重以及协议确定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分段清算。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的地区,全额享受补偿资金;部分达到目标的地区,根据水质水量折算享受补偿资金的额度,适当扣减补偿资金;完全未达到目标的地区,全部扣减补偿资金。所扣减的资金原则用于补偿给签订协议的下游省份。

同时,三省搭建合作共治的政策平台,实行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形成赤水河流域上下联动大保护格局,共同提升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搭建合作共治的政策平台,保护赤水河。摄影/章轲

 

专家组介绍,三省环保部门于2013年7月在贵阳市签署了《三省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协议》,形成“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联防联治”的环境保护机制。三省也签订了《赤水河共管水域渔政管理联合工作机制协议》,从2017年1月1日起赤水河禁渔10年。

云南省镇雄、威信两县对赤水源38平方公里范围内禁止任何工业入驻,自2014起共关、停、并、转了流域内涉及煤矿企业24家。

2014年起,贵州省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环境治理,遵义市通过生态补偿方式向上游毕节市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还将捐资5000万元用作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仅这三项资金投入合计1.1亿元。

专家组表示,流域生态补偿,一方面要依据保护地区开展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考虑保护地区为开展保护而损失的发展机会成本。但目前,现有补偿标准难以科学确定共界断面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为此,专家组建议,统筹环境保护税留成、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碳排放交易金等相关资金的横向融合,逐步形成数额稳定、渠道多元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参照国外广泛实施的生态补偿经验,引导企业和受益产业进入生态补偿。

“三省合作刚刚开始,效果仍待进一步的观察。”王金南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