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部委发文促5G手机商业应用落地,AI、VR产业迎来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19-06-07 10:09:42

作者:李娜     责编:宁佳彦

业内认为,未来三年,随着AI技术的成熟,将赋能5G手机连接更多的智能硬件,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在的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指出,要加快推进5G手机商业应用。

上述《方案》提出,鼓励 5G 手机研制和上市销售。加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手机上的融合应用。推动办公、娱乐等应用软件研发,增强手机产品应用服务功能。同时,促进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更新换代,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交售旧手机及电脑并购买新产品给予适当支持。鼓励生产企业对消费者进一步让利。经检测认定安全可靠、性能较好的旧产品,鼓励地方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贫困居民。

这被业内视为进一步推动5G终端产业发展的信号。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颁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5G不仅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而在5G牌照发放后,不少手机厂商予以积极回应。

中兴通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兴天机Axon10 Pro 5G版目前正在完成国家必要的认证手续,计划7月上市,消费者将第一时间购买到该手机。此外,中兴与三大运营商紧密合作,积极进行商用销售的各项配合工作。上市后,除了中兴官网、电商等渠道,中兴天机Axon10 Pro 5G在各大运营商营业厅也会进行销售。

而OPPO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已经做好5G商用的全面准备,并有信心成为国内第一批推出5G商用手机的厂商。当前,OPPO正积极与包括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保持紧密协作,探索挖掘5G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5G体验。

“5G时代已经到来,围绕5G构建的产业结构升级前景诱人,一切才刚刚开始,唯有全力拥抱新技术,才能在新的产业环境中成为有贡献的一员。”vivo发言人对记者表示,目前 vivo首款5G手机已经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入网测试,待测试完成之后,将会正式投入市场销售,届时这也将是中国市场上的首批5G商用手机。

从目前5G手机商业应用来看,VR以及AR等技术有望在5G发牌后得到进一步爆发。

以AI为例,埃森哲预测AI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到2035年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贡献1.6%。通过应用A I,中国劳动力生产率将在2035年提升27%。同时,中国已远远走到AI实际应用的前列,53%的被访中国企业表示已经将AI技术应用于至少一个业务单元中,这一结果远高于全球均值。

而在手机应用上,所有AI技术都可以在手机上得以更好的发挥,包括AI相机、语音助理、搜索推荐、大数据挖掘等。目前不少手机已经可以做到,当用户在点击“购物”后将手机对准某一件想要购买的东西,手机就会开始识别然后推送最准确的相近商品。而最终,手机不仅可以感知、认知用户的需求,甚至可以预测用户下一步需求,真正懂得用户。

普华永道全球、中国内地及香港TMT主管合伙人周伟然对记者表示,慢慢会有很多服务向手机转移,比如玩游戏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主机,直接用手机可以操控画面,又比如看视频的时候,看到喜欢的衣着样式可以立即点开旁边的广告购买链接,如果是折叠屏的话,广告的弹出可以在右侧,不占据屏幕,不会影响用户继续观看。

高通总裁Cristiano R. Amon则表示,消费者不再需要下载音乐了,因为在线收听非常方便,它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收听音乐方式。在未来,视频领域也将会是这样的趋势,而5G的应用将会使90%的4K视频流畅播放,也会催生许多视频内容消费,包括在线直播和音乐商店。但是,这将会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每个拥有4K摄像头的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新闻主播。此外,网络社交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因为网络延迟大大降低,用户能够实时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容,甚至进行实时直播、实时互动,这些将会让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不过,在OPPO副总裁沈义人看来,5G的发展类似目前市场上的4K电视,虽然技术到位了,但是内容还跟不上,所以还没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伴随着整个产业前端的发展,将来内容端的进一步丰富,通过云上几个端口共同的协调发展之后,消费者才能真正获得实际应用。

业内认为,未来三年,随着AI技术的成熟,将赋能5G手机连接更多的智能硬件,创造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