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市场培育,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八论设立科创板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财经 2019-06-19 09:46:16

作者:中产网    责编:任绍敏

开展市场培育工作,首要要做的是尽快使拟赴科创板上市的科创企业迅速成长为一家合格的上市公司。

编者按:

设立科创板与试点注册制是最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最大变革,与成千上万家科创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息息相关。在科创板渐行渐近之际,中国产业升级网经过精心调研特别发起“十论科创板”原创专题评论,以十篇论述全面解析科创板的理论与实践,助推资本市场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自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短短7个多月,科创板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推进。

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6月10日,已有123家科创企业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99家进入首轮、二轮甚至三轮审核、问询。在多轮专项测试的基础上,模拟真实运行环境的全网测试已进行了3次,还将继续进行。5月27日,首批科创板战略配售基金正式获批,同时已完成筹组、等待批文的科创基金多达百家左右。伴随着首批3家申报企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审核,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金融论坛开幕式上,科创板正式开板。

在我们看来,与科创板市场各方面的快速推进相比,市场培育这一块还显得相对薄弱。在我国着力支撑核心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科创板的设立与运行都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快补上市场培育这块短板。这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个完备、完善的市场基础,对于这个市场的健康前行和长远发展不仅必要,而且重要。而这是要靠大量、细致、持之以恒的市场培育工作方能造就的。

开展市场培育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尽快使拟赴科创板上市的科创企业迅速成长为一家合格的上市公司。中国资本市场有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在科创板设立之前,科技企业并未在整个市场中构成一个潜在的上市群体。而科创板7套市值标准的高度“包容”意味着,原本在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并不具备上市条件、也不具备资本市场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的企业突然之间被打上了追光灯,然后被推着走上了资本舞台的中央。

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把握科创板带来的大好机遇,对企业清晰定位,严格参照上市标准打造硬实力,强化公司治理和规范企业管理,寻求成功上市;要熟悉曾经遥远而陌生的信息披露,逐渐习惯于严格按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避免违规、犯规;要把募集到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推动企业核心技术发展,还要不忘投入后的产出,尽快产生利润回哺市场和投资者;要学会运用资本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包括资金优势、管理优势、规范优势、传播优势,推动企业尽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之所以把科创企业列为市场培育工作的首要,是因为他们是市场的供给者,他们的质量决定着市场的质量。

市场培育涉及的第二个重要群体是中介机构,特别是券商。压实压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是科创板建设和运行的重要支撑。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科创板证券公司经纪相关业务会上反复强调,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要强化主体责任,严把“七道关”,充分发挥“看门人”、“中介人”和“守护人”三重作用。上交所将会持续跟踪评价证券公司科创板各项工作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发生投资者投诉纠纷的,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将上报证监会。来自中金公司两名保荐代表人在科创板报送材料中擅自修改多处内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加强对中介机构这一重要群体的市场培育,不是必要,而是必须。

市场培育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投资者教育。在美国资本市场,80%的交易量是由机构投资人、养老金、公募基金创造的,中国70%的交易量则是来自于散户。这决定着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为了兼顾科创板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明确,个人投资者应当符合“2年以上证券交易经验”、“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 50万元”等条件。据估算,满足这一条件的沪市投资人数约为300万,相比1.2亿的中国股民总数,这一比例为2.5%左右。这就意味着97%以上的中小投资者将会以科创板基金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过度投机炒作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创板投资者教育可以稍有懈怠,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都有一个对科创板投资学习、理解、把握和熟练的过程。

科创板的市场培育,说到底是为这个市场筑基。基础夯得越实,市场就会走得越好。今年2月,为全面做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组织保障工作,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科创板公司监管部和企业培训部三大业务部门。科创板设立之初,市场培育工作已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显示出市场组织者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中产网”微信公众号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