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白名单取消,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在华迎来新契机

第一财经 2019-06-26 16:38:47

作者:权小星    责编:李溯婉

取消白名单,将倒推市场的进步和产业链的进步。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白名单取消,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在华市场迎来新契机。

近日,工业信息化部官网发布公告称,从2019年6月21日起,正式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此同时,该规范条件内规定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下称“白名单”)也将同时废止。

与国家补贴挂钩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正式取消,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也将进入另一种竞争格局。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认为,取消电池白名单是重大新能源利好,并对于行业整体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国际车企还是本土车企都有利好作用。崔东树表示,取消电池行业的白名单是体现改革开放深化的举措,将有利于行业充分竞争及产业链内的更强的产业链体系建设,尤其是从高性能动力电池的角度来看,市场仍属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通过取消白名单,将倒推市场的进步和产业链的进步。

2015年3月24日,为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工信部正式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于2015年11月起接连发布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名录,名录共涵盖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内的57家企业,但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等韩系企业和松下等日系企业均未入围。

一位韩系动力电池企业的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白名单这一消息,是对于韩系企业是利好,考虑到产业链的布置及设计周期的因素,未来的一年,将是韩系动力电池企业打响“反击战”的一年。

上述负责人表示,之前的“白名单”,对于外资动力电池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确有一定的影响,白名单的废除是“积极的信号”。他认为,在未来的1-2年时间内,随着2020年之后新能源补贴的取消,韩系动力电池在中国国内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加,这种投资既包括设立合资工厂,也包括对于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企业的收购,以在中国国内建设一条属于韩系企业的闭环式“产业链”,保证质量的稳定与成本的可控性,并将加强与中国国内整车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不过,另一位韩系动力电池企业负责人则认为,这一政策虽然有利于外资动力电池,但鉴于补贴仍没有完全被废除,中外动力电池企业尚无法处在同等的台阶上进行竞争,因此现阶段仍将以产能的布置,以及积极与中外车企接洽为主,肯定无法忽视正在逆势增长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尤其是对于初期投资规模较大,且仍然未能获得有效收益的韩系动力电池企业。

LG化学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时也表示,目前LG化学正在积极探讨与更多中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并正在与整车企业进行积极接触。

事实上,这次白名单取消并不是对外资动力企业开放市场的首个信号。2018年5月,中汽协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了《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这份被称为“新版白名单”的企业名录中,其中除了比亚迪、力神等本土企业以外,韩系动力电池企业首次进入榜单,虽然该白名单与补贴并无直接关系,但仍被业界人士认为是国内机构对于韩系企业技术的肯定,并将引发韩系企业对中国市场发起新一轮进攻的前奏。

近期,韩系企业密集与中国本土车企的合资及合作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这种观点。6月12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持有99%股权的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韩国LG化学订立合资协议,并将成立合资公司。同一天,应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的邀请,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一行考察SK集团,双方探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一家要求匿名的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旗下智库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公司内部测算,以本次白名单废止为契机,以及未来补贴取消,该公司于2021年在中国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将从接近于0%提升至7~8%,而韩系三大动力电池企业在华总占有率也将保持在15%左右。

同时,上述研究员表示,凭借着中国市场的开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技术的持续创新与进步,预计在2023年左右,其电池生产设备的每GWh的生产成本将从目前的1.7亿美元,下降至0.6亿美元。

目前,韩系三家动力电池企业均提出目标,争取在2019年-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事业部门的盈利,并针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布局作出进一步的打算。而韩国证券行业的一份分析报告也认为,未来三年内,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对外投资额将达到10万亿韩元(约合585亿人民币),其中有近四成将投入至中国市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