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适应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制定出台《税收征管操作规范》,进一步规范税费业务办理,聚焦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降低税费遵从成本,提高税费征管效率。
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出台的操作规范对原分国税、地税业务编制的税收征管规范进行全面修订,对所有税收业务、社保费征缴共性事项、全国统一执行的非税收入业务事项进行全国统一规范,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和缴费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
“操作规范还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清晰界定征纳权责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数据、合理划分业务类型等,推动业务流程优化、报送资料和表证单书精简。”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饶立新说。
他表示,操作规范对同质化流程进行整合精简,比原征管规范中的业务事项精简了50%;通过简政放权,取消一批需纳税人、缴费人报送的资料,比原征管规范精简了48%;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纸质表证单书进一步精简,精简幅度达到26%。
操作规范还按事项办理主体及性质将税收征管事项划分为自主办理事项、税务管理基础事项、纳税信用与风险防控事项、法律追责与救济事项4大类,进一步提高征管效率,维护好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
根据操作规范,在信用动态监控管理方面,将对信用积分高的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多更优的增值服务,对信用积分低的纳税人、缴费人适度加大检查频次。“此举有利于对信用低、风险高的纳税人、缴费人实施精准监管,对信用高、风险低的纳税人、缴费人在少打扰甚至不打扰基础上提供更便捷的办税缴费服务。”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说。
此外,操作规范及时跟进个税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以及各类最新减税降费政策和“放管服”改革举措,持续更新修订相关业务事项。
税务信息监测+政策执行上强度。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低速增长,而支出保持扩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外国政府订立的税收协定中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适用税率低于10%的,按照协定税率执行。
前5个月,财政收入仍有所下滑,但政府债券发行较快,支撑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增长,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尽管江苏省级从地市等分享税收少,但实际上地市等上解给省级收入超2000亿元,因此对13个地市来说,与其他地方一样仍是“三级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