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推三年行动计划:多地领任务共建国际金融枢纽

第一财经 2019-07-05 18:19:00 听新闻

作者:吴俊捷    责编:汪时锋

分析人士称,航运、物流、融资租赁、邮轮游艇、跨境电商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的新增长点。

又一份粤港澳大湾区重磅文件公布。

7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正式对外公布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按照“三步走”进行安排。

第一步到2020年,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起协调联动、运作高效的大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步到2022年,大湾区基本形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第三步到2035年,大湾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以创新和人才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

在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深圳副市长王立新曾表示,深圳始终把创新和人才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

在数位受访人士看来,此次《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创新和人才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战略。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后,个人所得税层面的政策一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的焦点。

此次《三年行动计划》除了强调要推动解决个人所得税差额问题,还提出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鼓励港澳青少年到内地学校就读、推进大湾区学校互动交流、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

同时,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及商务厅还表示,将推动扩大大湾区内专业资格资质互认范围。

“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扫清了人才这一要素流通的障碍,辅以大湾区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助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人才和创新高地。”南方科创研究中心主任陈以升说。

陈以升表示,人流的快速融合也会直接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快速融合。

湾区金融业功能定位差异化

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共识。

此次《三年行动计划》中除了重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外,金融业成为着墨较多的部分。

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

推动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推进深圳科技金融中心建设。

推进澳门—珠海跨境金融深度合作,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支持佛山依托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打造现代金融后援服务基地。

同时,发展特色金融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引起外界重视。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在前海开展再保险产品和制度创新,研究推出巨灾债券,创新发展航运保险、物流保险、融资租赁保险、邮轮游艇保险、跨境电商保险等业务。

有招商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航运、物流、融资租赁、邮轮游艇、跨境电商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的新增长点。围绕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特色金融探索有助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标签。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在围绕国际金融枢纽上的功能定位差异化既顺应了各地方的区域金融特色也有利于规避功能内耗,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此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大湾区保险合作。

《三年行动计划》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大湾区内地现代服务业占比为60%以上。

针对这一目标,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将加快发展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广东工业设计城、军民融合创新设计服务中心。

同时,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粤港澳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数字印刷等数字创意产业合作。

另外,依托港澳会展资源优势,还将联合引进国际知名展览品牌和配套服务企业,做强做大会展经济。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携手港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引进港澳发达成熟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