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香港强积金局主席黄友嘉:18年积累养老金超9000亿,年投资回报超4%

第一财经 2019-07-13 08:24:06 听新闻

作者:郭晋晖    责编:刘展超

截至4月30日,强积金计划的净资产值为9089亿港元,相当于香港1.18万亿财政储备的77%,大大减轻了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政压力。

作为香港退休保障制度第二支柱,强制公积金计划诞生18年已覆盖香港了73%的就业人口,再加上公务员等参加其他退休计划的群体,目前84%的香港就业人口都有了退休保障。

相比而言,强积金计划实施之前的1990年代,香港只有三分之一人口有退休保障。“从三分之一到84%,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进步。”香港强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黄友嘉博士7月4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下称“强积金局”)成立于1998年,两年之后的2000年12月1日,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制度(下称“强积金制度”)正式实施。香港积金局和香港证监会、香港保监局一样都是法定的公营机构而非政府部门。作为强积金局主席的黄友嘉则是“义工”,并非政府官员也不受薪。

黄友嘉当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专题研讨会上表示,总体来说,香港强积金制度是比较成功的。截至2019年4月30日,强积金计划的净资产值为9089亿港元,相当于香港1.18万亿财政储备的77%,强积金大大减轻了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政压力。

香港强积金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包括供款率偏低,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强积金受托人行政程序复杂及缺乏成本效率、成员的理财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黄友嘉表示,强积金局已经启动一系列改革来应对这些挑战,愿景是“建立香港市民珍而重之的退休储蓄制度”。

香港退休保障覆盖率达84%

香港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全球年龄高于60周岁的人口比例为13%,香港超过65周岁比例则已达到了17%,而且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预测,到2066年65岁以上人口比率将达到37%。

黄友嘉说,这意味着,今天香港每一位退休人士是由4.2名适龄工作的成年人供养,但将来人口老化最高峰的时候,每位退休人士只能由约1.5的劳动人口来供养。人口老龄化将对香港各方面,特别是对公共财政会造成较大压力。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订立了强积金制度的架构,规定强积金是一个由私营机构管理,以就业为基础,必须强制执行的公积金制度,为就业者积累资金保障退休生活。

根据世界银行建议的五支柱养老保障模式,强积金属于第二支柱,类似于内地的企业年金。由于香港没有像内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样的第一支柱,强积金对于香港劳动人口的退休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友嘉认为,强积金的最大特色是由雇主雇员共同供款,投资回报完全属于雇员,让他们作退休保障使用,权益非常清晰,而且不会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

在香港回归之前的很长时间之内,香港是没有法定退休计划的。1995年通过立法程序决定建立强积金制度并于2000年正式实施。这一从无到有的制度用了18年基本上就使香港人实现了退休保障的“应保尽保”。

从整体来看,香港退休保障的覆盖率是非常高的。约有73%左右劳动人口加入了强积金,还有一些政府认可的退休保障计划,如公务员、教师等有专门的计划,这两个加起来有退休保障的人群占到了84%。另外还有外来劳动人口,以及 18岁以下、65岁以上这些不需要供强积金的人群,如果这些加起来覆盖率已经到了97%了。剩余约2%应加入而没加入强积金的人群是以自雇人员为主。

香港强积金是否是像内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样遵循“保基本,广覆盖”原则?黄友嘉表示,强积金保障的是退休人员基本的生活水平,由于香港在执法方面比较好,雇主供款责任做得比较完善,强积金覆盖率确实比较高,该纳入的企业基本上已经全部纳入了。

从保障水平来看,香港强积金的替代率约为34%。黄友嘉表示,与OECD国家53%左右的替代率相比,强积金的保障水平还不足,原因是这一制度比较新,18年的时间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制度的供款率亦比较低,雇主和雇员各5%,国际上属于较低水平。

9000亿港币投资回报率4.1%

黄友嘉带来了截至今年4月香港强积金运行的最新数据:强积金计划的净资产值为9089亿港元,其中供款额为6452亿港元,投资回报为2638亿港元,投资回报占到了资产净值的29%。截至4月底,香港强积金年回报率扣除所有的费用开支后是4.1%。

黄友嘉表示,强积金投资回报率的波幅较大,由于受到5月初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5月底的回报率3.5%,是近期最差的一个数据,4月和6月数据都比5月好。“同期通胀是1.8%。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雇员的强积金每月供款只有几百元,在市场上是买不了任何投资产品的。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强积金的投资回报看还是比较好的。”黄友嘉对第一财经说。

香港强积金是一个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它通过强制性制度鼓励市民储蓄,以应对老龄化的风险。同时,由于香港资本市场发达,金融工具丰富,政府决定采取民营公积金模式,把基金完全交由私人机构运作。

黄友嘉表示,强积金的投资不是由政府来管理,而是全部采取信托的形式交给私人市场去管理。目前强积金制度下有14家受托人, 30个不同的计划,可供雇主雇员选择的基金共有400多个。

香港积金局对于受托人的考核方式与内地有所不同。内地企业年金受托人最大的困扰是养老这种长线资金却总面临短期考核的压力,黄友嘉说这种情况在香港不存在,积金局的监管主要是确保制度运作是良好有序的,并不会再给受托人其他方面的要求,投资回报主要是看市场表现。

黄友嘉还认为,强积金不能为了追求高回报率而将投资范围扩大到一些太过复杂的投资产品,因为强积金是面向普罗雇员的,应该照顾到所有人,让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投资产品以保障退休的生活,风险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

强积金面临的挑战

香港强积金制度一方面避免了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从强积金启动到现在的18年间,强积金制度一直都是独立运作,除了极少用于监管费用(积金局成立之初香港特区政府拨款50亿港币作为积金局营运资金)之外,政府财政没有对强积金有过补贴。

黄友嘉表示,现在全球都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设计退休保障时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鼓励市民进行更多的储蓄,二是在保障市民退休生活之时,必须考虑到公共财政承担能力。

黄友嘉认为强积金制度对于香港特区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强积金已经为香港劳动者积累了9000亿港币资金用于养老保障,这笔资本在政府财政储备之外,而政府财政储备为1.18万亿港币,强积金相当于整个香港财政储备的77%。

“想象一下,如果政府不是用强积金来安排退休保障,而是用自身的财政储备去做退休保障的话,那对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压力可真够大的。”黄友嘉说。

近年来,香港强积金制度也在面临着一些挑战。香港金融发展局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名为《强制性公积金制度的未来路向》的报告称,现行强积金存在种种局限,包括强积金供款不足以应对合理的退休生活需要,受托人行政程序缺乏效率,成员的理财知识水平参差,退休后产品选择有限。 报告提出的一条建议是,提高强积金制度供款水平,提供诱因以鼓励增加供款。包括为雇员自愿性供款提供税务优惠,但以雇员的自愿供款与强制性供款合计不多于相关入息的15%为限。

黄友嘉做过估算,如果要将香港强积金的替代率从现在的34%提升到OECD国家的52%~53%的水平,大约需要将供款率增加5%,即从10%增加到15%。

黄友嘉也对第一财经表示,香港的强制供款率是偏低的,工作时投入少,未来退休之后所得的强积金就会相对少,提高强制供款率有助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士的生活。然而,提高供款需要达成社会共识,而要在香港达成共识并不容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