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骗局败露反倒赚200万 加大A股违规打击力度刻不容缓

2019-07-15 21:34:13 听新闻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行骗得逞,保证金忽略不计,骗局败露,“保证金”退回

最近一段时间,在强监管之下,上市公司业绩造假问题不断浮出水面,不过又因处罚明显过轻而备受争议。

上市公司圣莱达日前披露《关于收到退税的公告》,称慈城税务所于近日退还全资子公司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250万元。这是因为去年5月证监会认定圣莱达2015年虚增利润1000万元,故而退税。

退回因虚增利润而上缴的税款,无可厚非,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企业所取得的利润。问题的重点是,对于上市公司虚增利润这一违法行为,证监会在2018年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给出的处罚是:对圣莱达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相关负责人被罚款并在一定期限内禁入证券市场。

换言之,圣莱达财务造假事件,仅付出了被警告和相关负责人一定期限的市场进入,另外还倒“赚”了190万元。

无利不早起,主导财务造假的相关责任人,所获得的利益恐怕更多。因为虚增利润可以提振股价,做大市值,不论是股权质押抑或减持股份,都能获得大量的利益。也正因如此,多交几百万的企业所得税反倒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行骗保证金”,行骗得逞,保证金忽略不计,骗局败露,“保证金”退回,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产生这种怪现象的背后,就在于处罚太弱。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信披违规,在A股市场并不鲜见,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上任以来,对此问题相当重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上市公司要守底线、有敬畏之心。今年2月底,易会满以“四个敬畏”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同和期待;5月,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要求,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不披露虚假信息、不从事内幕交易、不操纵股票价格、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监管层三令五申似乎不足以让意图违规的上市公司“改邪归正”,原因主要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根据现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罚款上限只有60万元处罚;而对管理层,则更是只能罚30万元。这对于上市公司动辄几十上百亿被侵占资金来说,近乎九牛一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资本有50%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则敢犯任何罪行。因此,A股市场会屡屡出现受利益驱使,对市场毫无敬畏之心、没有底线的上市公司及大股东。

且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当市场上第一个违法公司出现,如果这家公司得不到相应的处罚,那么其他公司就会跟风,最后劣币驱逐良币,法制沦为一句空话,最后承担恶果的就是全社会。

道理不言自明,与其大声劝导,不如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且板子主要应打在自然人身上,来震慑那些以身试法者。

以成熟资本市场为例,财务造假者通常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主要负责人甚至会“牢底坐穿”。如美国证券市场的违法成本要高得多,《萨班斯法案》规定,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25年监禁,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因此,要让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违法行为在资本市场消失,必须从制度上解决违法成本偏低、执法手段不足、执法威慑力不够等突出问题,让敢于铤而走险者倾家荡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市场主要参与者归位尽责,让上市公司、大股东敬畏市场、守住底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