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躺在长城脚下听一场8小时音乐会,能解决失眠问题吗

第一财经 2019-07-24 08:03:06 听新闻

作者:吴丹    责编:李刚

10月4日,《追梦·长城夜》概念音乐会将在北京水关长城脚下迎来亚洲首演,以此揭开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序幕。

德籍英裔极简主义作曲家马克思·里希特这几年在洛杉矶、奥斯汀、柏林等城市尝试睡眠音乐会。

如果深夜去长城脚下,躺在床上,在幽暗中聆听8个小时的古典颂歌,会是多酷的超现实体验?

“8小时的‘睡眠音乐会’是一种世界级的行为艺术。”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指挥家余隆说,一群陌生人睡在同一个空间,集体在梦境里寻找音乐的感受,是史无前例的奇妙体验。更不用说,这场非凡体验将在象征着中国古老文明的长城开启。

10月4日,《追梦·长城夜》概念音乐会将在北京水关长城脚下迎来亚洲首演,以此揭开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序幕。这场先锋音乐会,预示着以古典为核心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走向更加先锋、前卫与无界限的未来。除了躺在床上听音乐,还有戴着VR装置沉浸古典音乐的体验,音乐将连接起科技与创意,为古典音乐这一传统艺术探索出全新风格。

与睡眠为伴的音乐会

午夜时分,换上睡衣,戴上眼罩,倒在松软舒适的床上,进入纯粹的音乐现场而不是梦乡,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德籍英裔极简主义作曲家马克思·里希特这几年在洛杉矶、奥斯汀、柏林等城市尝试的睡眠音乐会。

“睡觉可能是我最喜欢的活动。在后资本主义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是巨型机器上的齿轮,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对很多人来说,只有睡眠是抵抗齿轮运行的方式。”作为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里希特早在2015年就发行了一张8小时的狂热音乐专辑《睡眠》(Sleep),在这张由钢琴、弦乐、电子乐和人声组成的现代音乐专辑里,乐曲如婴儿摇篮般在听觉的深处缓缓移动,温暖而忧郁,又如冰川般深邃悠远。

里希特早在2015年就发行了一张8小时的狂热音乐专辑《睡眠》(Sleep)

对全球乐迷而言,这都是一场千载难逢的音乐会。人们带着睡衣和枕头进入音乐会现场,像是进入一列车厢或是机舱,所有人都准备着,在一个公共的、有着乐曲相伴的空间内,获得一整晚非同寻常的睡眠。

“我想要帮助人们更好地入睡。”里希特说,这部长达8个小时的作品,就是人们期待获得的良好睡眠时长。他在创作前咨询了睡眠及神经科学家,研究了最容易让人进入深度睡眠的音频与节奏,以此帮助每一个失眠的、焦虑的现代人,获得一整晚沉入海底般的睡眠。

无论在美国奥斯汀还是在中国北京,床垫品牌都从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中发现商机。睡眠音乐会在奥斯汀的巴斯音乐厅登台时,美国最大的床垫制造商Beautyrest赞助了150张单人床。而当里希特在北京长城脚下举行亚洲首演,床垫品牌慕斯同样也为这场音乐会赞助了约300张单人床。

在“新古典,乐无界”的主题下,另一场前卫新锐的重头戏,则是由北京国际音乐节、荷兰艺术节、德国赫尔豪森艺术节与普罗旺斯国际音乐节联合委约荷兰国宝级作曲家米歇尔·范德阿的最新创作——一部集音乐、剧场艺术、视觉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一体的最新VR装置音乐体验《捌》(Eight)。10月10日至27日,这部创意之作将以驻节剧目的形式举行亚洲首演,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红馆连续上演18天近900场次。

打造“中国概念”

歌剧一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最重要的艺术板块,用20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经典到20世纪现代主义作品的风格变迁,如今选择的作品也变得越来越前卫、新锐,并且更加强调“中国概念”。

10月18、19日,音乐节将推出由作曲家杜韵2016年创作的歌剧《天使之骨》,这部历时七年创作完成的作品于2017年荣获普利策音乐大奖。继去年王斐南受委约创作浸没式歌剧《奥菲欧》之后,这是华人作曲家原创歌剧再次登上音乐节舞台。

2011年,作曲家周龙应北京国际音乐节之邀,委约创作《白蛇传》,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亚裔作曲家,他曾表示,“中国作曲家在美国很活跃,一有新作品就会拿去参加普利策等奖项。”

时隔五年,作曲家杜韵同样拿到普利策音乐大奖,并登台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仅延续了音乐节长期以来在“中国概念”理念下对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关注,也让国内观众感受到新一代中国音乐家在世界舞台的成就。

“我们希望为中国概念的领域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新任艺术总监邹爽说,音乐节期望成为未来年轻一代中国作曲家的舞台。

在10月4日至28日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除了16套(22场次)涵盖歌剧、交响音乐会、独奏、室内乐音乐会以及VR虚拟现实音乐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演出之外,音乐节还有近12场儿童音乐会、大师班、论坛、音乐会导赏等公益活动。

两大传奇女高音埃迪塔·格鲁贝罗娃和蕾妮·弗莱明将分别亮相开闭幕音乐会。前者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花腔女高音,她在维也纳和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举行的告别演出,都获得了全场观众长达50分钟的谢幕掌声。72岁高龄的埃迪塔·格鲁贝罗娃首次来到北京,很有可能是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珍贵演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