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彭博媒体集团CEO史哲庭:新兴市场对科技变革更加敏感、乐观

第一财经 2019-07-26 15:39:17 听新闻

作者:高雅    责编:冯迪凡

史哲庭认为,我们仍需对科技带来的风险警觉,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预防风险的投入。

彭博最新发布的“创新经济全球问卷调查”(下称“调查”)显示,新兴市场的商界人士对于科技变革的看法相比发达市场更加乐观。

在全球经济实力正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背景下,这份面向20个国家的2000名商界人士展开的调查,着重关注了不同发展程度的经济体对科技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立场。

彭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史哲庭(Justin Smith)在7月24日于北京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即使存在隐忧,也会被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便利及机遇盖过,但我们仍需对风险警觉,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预防风险的投入。

新兴经济体对科技变革更乐观

该调查显示,普遍而言,相比发达国家的悲观情绪,发展中国家商界人士对于科技给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加乐观。

譬如,新兴经济体中72%的受访者认同通过终身学习可以成功应对人工智能给就业市场带来的挑战,发达市场的这一比例仅有53%。

“因为在西方,比如美国或者西欧,围绕科技的讨论多半是负面的”,史哲庭解释称,“大多是关于隐私泄漏,关于科技如何入侵你的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关于科技对人们想法和意见的干扰和扭曲。”

史哲庭认为:“全世界新兴经济体里的悲观情绪也存在,但很多都被人们对科技能从私人和专业的角度带给他们的巨大好处所产生的兴奋、希望与信心所凌驾。”

调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全球超过一半的受访商界人士认为,到2035年,中国和印度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一观点在新兴市场尤其强烈,59%的受访者同意届时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将在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史哲庭认为,人口规模是中国和印度的主要优势。他称:“特别是,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以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为基础。现在基本的观念是,有了更大规模的数据,在这两者上会更胜一筹,你有越多的数据,就越好发展AI科技,科技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巨大。尤其是在5G领域,中国和印度有更广阔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渗透率,与AI的效用相结合,大量数据可以被用于运行和改善软件及其他AI的方面。”

此外,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主要意见分歧也体现在对新技术应用的趋势上。譬如,更多比例的新兴国家受访者认可,十国集团将逐渐淘汰现金使用。

再譬如,中国(70%)、越南(69%)和印度(65%)等亚洲国家的受访者更大程度上认可,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将比人工驾驶汽车更普遍,但拥有强大汽车产业的西方国家则持有较多反对意见,其中英国、美国和德国对此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均接近40%。

新技术给新兴市场带来风险冲击

然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监管及安全上的担忧。根据调查显示,将近七成全球受访者一致认为,如果再次爆发世界大战,很有可能会是一场网络战争。其中,新兴经济体的受访者(72%)相比发达国家(61%)对此更加恐慌。

譬如,脸谱网(Facebook)宣布的虚拟货币Libra计划,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及资本安全,而近期落幕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也呼吁对此进行最高水准的监管。

对此,史哲庭回答道:“这种非常复杂的跨境监管活动,首先要在国内基础上解决。一个非常显著的情况是,今天即使是限制在单个国家,对数据隐私及对其他新崛起的技术如数字货币的监管环境是非常不成熟的。认为可以从国内监管一跃立马找到某种国际监管的标准这一想法,短期来看有点幼稚。”

史哲庭强调称,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被观测到的风险相比公司或政府为抵御风险所做的投资是不对称的。

他解释道:“专家们认为,网络犯罪、网络战争和网络破坏的几率正在大幅增加,但为了避免这些风险所需的资本支出或针对性的技术却没有到位。所以我认为,(避免网络战争)应该从巨大的思想转变开始。”

但史哲庭也表示,通常直到严重的后果出现,人们才会行动起来。他预测道:“在这个广阔的领域,风险将攀升增长,但只有当伤害造成的时候,公司和国家才会发声与投资保护自身。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例子,比如所谓俄罗斯黑客干预美国总统选举,仍不是非常大的网络犯罪,无法在全球范围让人们警觉。”

他还介绍道,对于这些新经济时代所裹挟的问题与风险,今年11月将在北京召开的创新经济论坛向全球发起了召集解决方案的倡议。

据悉,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将于11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行, 美国前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和彭博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布隆伯格,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共同主席比尔·盖茨等约500位全球政商领袖将出席,并就新兴经济和科技进行对话。

“我们需要从世界听取意见,如何解决贸易、气候、包容性、城市化上的问题”,他表示,“我们有一个专家团队将审查这些解决方案,会从中选择一些提出建议的人邀请他们参加论坛,并向所有CEO发布这些解决方案,以壮大(对这些方案)的支持、拥护和与私营领域的关联。”

史哲庭解释这一举措的动机称:“大部分会议的结局只是产生了许多好的辩论和对话,但仅此而已,没有产出,没有下一步发展,也没有连贯性。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新模式,对话会引向行动、引向下一步、引向听取想法的流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