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穿戴设备板块涨势良好,截至收盘,康旗股份、长信科技涨停,蓝思科技涨超8%,三环集团、三六零等多股涨逾4%。
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智能手表、智能耳戴式设备和智能手环,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入场,发布了诸如Google Glass、Apple Watch、AirPods等穿戴设备。
随着柔性AMOLED显示技术的提升,终端形态日益改变,折叠、卷曲等形态不断出现,而智能穿戴设备正超过手机领域率先实现形态突破。
此前有消息称,华为即将发布智能手表GT系列的继任产品,预计该手表将会运行鸿蒙OS,据悉该款产品目前已通过检验机构认证。预计这款手表将于9月19日与Mate30系列一起发布。同时,华为旗下首款可穿戴智能眼镜Eyewear将于9月正式开售。Eyewear外观设计以GENTLE MONSTER 五款经典款式为基础,针对不同消费者时尚或日常的佩戴需求,分为2款墨镜和3款光学眼镜。
另外,华米科技多款智能手表穿戴新产品亮相,其中Amazfit X被认为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主流,该产品搭载了视网膜级高清分辨率柔性曲面屏。此前,该公司已开发了全球首款“腕机”努比亚α。
据IDC数据,2018年全球腕上穿戴设备(智能手表、运动手表、儿童手表、智能手环)出货达1.26亿台,预计2023年达到1.82亿台,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Q4全球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31.4%,创下了5930万件的销量新高。据IDTechEx关于可穿戴技术产品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穿戴市场价值将超过500亿美元。
华为发布2019年半年报业绩时也提到,公司可穿戴设备发货量实现了2倍的增长。苹果公司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销售额为55.25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公司高管层还在业绩沟通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见证了可穿戴设备‘绝对井喷’的季度,收入增长超过50%。”
专业人士分析,今年来与柔性屏相匹配的各种材料和零部件不断涌现,低功耗高性能芯片、柔性电路板等硬件技术快速更新,再加上5G商用的快速推进,预计最晚到2021年,柔性屏将推动终端市场的主流产品形态发生较大改变,届时会有更多的柔性穿戴产品不断面世,而提前布局柔性穿戴供应链的公司将会明显受益。
天风证券表示,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小米和华为引领中国市场。根据 IDC 数据,2019年预计可穿戴设备市场整体出货量超过 8000 万台,约占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 36%;预计到 2023 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整体出货量超过 1.2 亿台,在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将上升至 40%。2019 年 Q1,小米和华为的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 34.3%和 214.0%,市场占有率累计为 40.4%,引领者中国智能可穿戴市场的发展。
中信建投指出,可穿戴设备日益完善,行业迎来稳定成长。可穿戴设备的硬件创新主要集中在电池、充电技术、屏幕、处理器等方面, 硬件设计的主要方向是非接触式充电技术、柔韧度和分辨率较高的曲面屏、低功耗处理器等。另外搭载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也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出更高要求。可穿戴带来软硬件创新,受益方 向包括无线充电、NFC、OLED、FPC、传感器、ODM、云计算。相关上市公司建议关注歌尔股份、顺络电子。
2025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多个自主品牌更新了多项动态。
2025上海车展智能化竞赛拉开序幕。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
华望汽车主要面向30万级高端客户,详细的产品定义、产品定位主要由华为主导。
由广汽集团投资设立的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在南沙正式成立,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也将在不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