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其中,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超过110亿元。
9月12日上午举行的集中签约和开工仪式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说,自新片区揭牌以来,高端产业项目和总部企业正在加快集聚,迎来了产业项目导入的高潮。近期,新片区管委会会同各开发公司正在接洽的项目近200余个。通过前期洽谈,已具备签约落地的储备项目有7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1000亿元。
接下来,新片区管委会将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不定期举办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推动企业加快开工建设,持续掀起新片区开发建设的热潮。
继8月20日临港新片区首批新设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新片区持续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前来咨询接洽的各类机构和企业络绎不绝。
本次集中签约的重点项目,主要聚焦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战略的三大功能,即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和绿色再制造等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功能;集聚新型国际贸易服务、高端金融服务、高端航运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产业,打造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功能;同时,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发挥新片区的创新优势,增强新片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新奥动力微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高端制造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部件产业园等项目的集中开工,充分体现了临港新片区产业投资加快推进的显示度。其中,新奥动力微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落地临港装备产业区,占地30亩,投资4.5亿,将是新奥动力未来在国内最大的产业基地,该项目从摘得土地到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用了5天时间,审批服务跑出了临港新片区的加速度,深受企业赞许。
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受到临港新片区重大政策红利和高效审批服务的鼓舞,将借助新片区高端制造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把发展重心移入新片区,加快项目建设投产。同时开工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部件产业园均位于临港奉贤园区,园区内配有专为入驻企业职工提供的精装修公寓,以及食堂、超市、银行、便民医疗服务点等完善的商业配套。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2025年“千企调查”将持续聚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创新痛点与治理难题,深度融入临港新片区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推动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高质量运行。
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了先行先试。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标志着这一覆盖全球四分之一人口、贸易总额近7万亿元人民币的超大规模市场迈入规则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我国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探索离岸金融的发展路径,既要立足国内实体经济需求,又要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形成境内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临港将创建一个支持科创发展的全新政策体系,包括低成本的科创空间、全周期的人才保障、充裕的启动资金和活力强劲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