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卫星导航板块居涨幅榜首位,中海达、合众思壮、天银机电、国科微涨超5%,四维图新、北斗星通等跟涨。
北斗定位精度将媲美美国GPS
据央视消息,随着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智能驾驶、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北斗应用的新业态,这些都将成为北斗系统产业创新的核心原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目前,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累计超过每套8000万台,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目前的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每套7亿台。
据光明网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表示,“2020年,中国将如期完成北斗全球系统的全面建设,北斗应用也将加快推进,实现中国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的发展目标。”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服务,它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将与美国GPS相媲美。
中金公司:北斗三号与5G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中金公司指出,北斗三号系统可显著提高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精度,5G通信技术则具备高速率、低时延、海量介入的革命性特征。北斗三号与5G有天然的结合倾向,一方面,5G的毫米波可有效提高室内定位精度,5G基站的超密集组网也可更好地进行辅助定位,从而实现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导航功能。另一方面,北斗三号系统授时精度更高且自主可控,可替代GPS为5G基站提供高精度授时和同步服务。北斗+5G,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智慧农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重点看好我国北斗导航龙头海格通信,关注华力创通、中国卫星、振芯科技等。
长江证券:北斗龙头厂商有望受益
长江证券表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在2020年将超4000亿元。预计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比有望达50%以上,2020年产值有望超过2000亿元。北斗渗透率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Q1,国内申请进网手机中,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70%。未来不排除我国出台政策安装北斗系统,渗透率提升空间仍存。卫星导航在国防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性,自主可控为重中之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自主可控价值凸显,有望进一步推动国产芯片、板卡等渗透,北斗龙头厂商有望受益。重点推荐北斗龙头海格通信及民用领域相关上市公司。此外,建议关注电信运营商,继续重点推荐:5G龙头中兴通讯、传输设备龙头烽火通信、流量龙头紫光股份、IDC光环新网,及剑桥科技、光迅科技、中际旭创等。
申万宏源:关注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标的
申万宏源指出,北斗产业链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大部分组成,用户段市场化特征明显。卫星导航产业链中的中间段及地面段两个环节,是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投资完成,而导航用户段产业链环节,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来满足社会需求。用户段中,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国内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等基础产品,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各类应用终端已经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品类已初具规模;下游的运营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已在各领域进行探索应用。现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约20家,主要可以分为依托实控人及体系内配套的优势直接参与北斗业务、非军工集团体系内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切入北斗业务、依托投资并购助力切入北斗业务三类。建议关注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标的:海格通信及振芯科技。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1431点,同比增长9.07%,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未来更多的移动设备将支持直连卫星,提供卫星通信服务,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设备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广泛普及,并使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受益。
中国星网将推行北斗规模化应用,明年北斗将在这些领域落地;我国首个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000亿元。
重庆市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成立,这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组建的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
据介绍,已经开通试运行的全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主要是观测数据、坐标成果、增强定位服务以及各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