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29日谈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时表示,将推动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修复。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情况差别非常大,不能搞“一刀切”,还得因地制宜,上游是上游的问题、上游的办法;中游是中游的问题、中游的办法;下游是下游的问题、下游的办法,得分类指导。”李干杰说。
李干杰是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这一表态的。
除了分区分类政策外,李干杰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并继续大力推进治污行动。
“尽管改善得比较快,但从绝对值来讲,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仍是比较差的,相对长江来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李干杰说。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此前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用水难以保障;部分区域环境质量差,改善难度大;生态系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潜在风险高,且易转化为社会风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自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6%,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居第4位。人均水资源量905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381立方米,分别是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在全国七大江河中分别占第4位和第5位。
因为黄河在七大流域中非常重要,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沿黄9个省区以及相关部门,一起研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李干杰说,2016年、2017年对沿黄9个省区开展了督察,去年对7个省开展了“回头看”,今年又开展了第二轮第一批督察,通过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落实和推进。
同时,生态环境部通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组织沿黄9个省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通过开展这些工作,近两年黄河流域水质改善比较明显。黄河流域2018年好于III类水提高了8.7个百分点,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劣V类下降3.7个百分点。
李干杰说,鉴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敏感,底子比较薄,后续要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为落实好中央要求,尤其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求,继续作出努力、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巩固深化生态保护长效常态机制。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
纺织业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活动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高,科技经费投入在工业行业中相对较低。
投资主体应确保项目勘测设计质量,不得人为压缩合理勘测设计周期和压减正常设计程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监督投资主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程规范要求,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压实投资主体责任。
金融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明确绿色金融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