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祝树民介绍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并答记者问。
黄洪介绍,当前,银行业保险业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转为收敛,金融服务有效性、普惠性增强,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2万亿元、7705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万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债券投资力度加大,银行新增债券投资4.7万亿元,保险资金新增债券投资5000多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投资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占全部专项债的比重超过80%,有力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工作。积极稳妥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到位资金超过1万亿元,推动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提效益。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养老、健康、农业、家政、巨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今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付金额9411亿元。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稳步推进。两年半以来,银行业资产增速从过去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影子银行规模大幅缩减,两年多来共压缩高风险资产约14.5万亿元,减少的主要是通道业务和脱实向虚资金。持续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1.4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765亿元。采取适当有效方式,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网络借贷风险整治有序推进,风险得到释放。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前9个月银保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912件,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575家次,处罚责任人员2091人次,罚没金额合计7.75亿元。
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推进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体系建设,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股权穿透监管持续落实,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履职能力有所提高,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强内控促合规、完善履职尽责机制等工作有效推进,规范公司治理逐渐成为银行保险机构的自觉行动。推动完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机构,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质量和效益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准入条件,为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设立和经营提供更加宽松、自主的制度环境。
黄洪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为落实“六稳”方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更加适宜的金融环境。
线下商业从未退场,而是以更深刻、更隐蔽的方式,积极参与着实体经济的新叙事。
晶科能源表示,在平衡出货规模与盈利的前提下,预计第二季度光伏组件出货量为20GW至25GW。
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87万亿元,同比多增548亿元。
新口径下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一并纳入M1,能够有效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居民货币存款“跷跷板”效应。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