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服务实体企业,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增信贸易降低信用风险

第一财经 2019-10-22 12:38:35

作者:齐琦    责编:黄向东

大商所基差交易首笔货物交收确认完成,标志着基差交易平台在发挥服务实体企业的功能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以前企业主要根据市场供需预测价格,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而基差交易将市场上主要的价格博弈方式从绝对价格转换到相对价格,提升了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企业规模不断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2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累计成交86笔,涉及现货量25.1万吨,名义本金3.4亿元。

随着10月17日,大商所基差交易首笔货物交收确认完成,标志着基差交易平台在发挥服务实体企业的功能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浙商期货总经理张英军表示,基差交易平台可以看作以期货市场为基础的现货市场,将有利于推广基差定价方式,提升基差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首笔交收结果达预期

据了解,基差交易平台业务定位为以“期货价格+基差”定价的商品远期交易,因而在平台上签署的基差贸易合同,均是买卖双方以某期货合约价格为计价基础,加上基差,作为交收结算价格的货物购销合同,合同可以转让、回购或实物交收的方式了结。

在交易品种方面,目前可在基差交易平台上报价交易的品种有铁矿石和合成树脂系列(包括PE、PP和PVC),交易商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系列)分别申请。比如某企业申请成为合成树脂的交易商,经平台同意后即可在平台上进行该系列各品种的基差交易;但如果该企业还想在平台上进行铁矿石的基差交易,则需要向平台另行提交成为铁矿石交易商的申请。

9月25日,大商所基差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10月17日,明日控股和四联集团间达成的100吨均聚PP粒在华东地区的杭州国贸库完成了货物交收和尾款确认,卖方明日控股为该笔交易给出的基差报价为500元/吨,而买方四联集团于10月8日在期价为8100元/吨时进行了点价,最终成交价为8600元/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明日控股基差贸易覆盖范围广泛,一些品种基差贸易量的比例已超过半数。“我们前期在外部市场收购了一批基差货,而外部市场流动性较差,想平仓时却没有对手盘。再加上我们预判在10月中旬以后供应回归,基差走弱,所以希望能尽快平仓出货。”在被问及报价时考虑了哪些因素时,该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四联集团参与基差贸易已有3年时间,主要涉及品种为聚烯烃,包括2个标品(PE和PP)和部分非标品种,不过其参上述这笔业务则是基于不同的考虑。该公司研究主管马学伟向记者表示,国庆节后聚丙烯市场现货资源和流动性并不多,而盘面受远期投产压力和春节较早影响,始终上涨乏力,导致10月PP基差处于偏强位置。此外,场外纸货交割和华东部分装置意外减产导致华东区域现货资源相对偏紧,也对基差偏强起到了额外支撑作用。“基于基差偏强的判断和补充现货库存的需要,我们对10月中旬交付的PP华东现货进行了远期点价。”马学伟说道。

从实际效果来看,双方均认为这笔交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明日控股虽然在基差和绝对价格上有轻微的损失,但是找到了对手盘,可以及时对冲基差风险,避免了月中之后基差走弱带来更大的损失,从而实现对冲基差风险的目的。而四联集团则相当于获得了一条新的采购渠道,并通过合理的基差和盘面价格,确定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现货价格,在锁定拿货成本的同时,节省了仓储成本和资金成本。“按7个点计算,一天省下的资金和仓储成本大约在2.5元-3元/吨”马学伟补充道。

在被问及为何要做基差贸易时,马学伟认为,与传统的贸易形式相比,基差贸易将商品的绝对价格波动风险转化为相对价格波动风险,即基差波动风险,而标品基差波动呈现均值回归的特点,上下边际相对可控,因而能更加充分发挥产业企业在现货供求关系分析方面的优势,并显著降低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承担的风险,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明日控股负责人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分析道。塑化产业为例,整个产业链呈现金字塔型结构,上游数量少,集中度高,而下游需求分散,平均规模偏小,需要较多的中游贸易商来衔接上下游,服务全产业链。而目前下游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信息不对称逐渐消失,单纯“赌价格”的现货贸易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且不利于上下游企业的长远合作与发展,行业急需创新与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明日控股开始参与基差贸易以实现转型升级。“我们将基差贸易视作常态化的操作,融入到全业务场景中,通过基差贸易做大流量与规模,把握上下游渠道,避免单边行情博弈,既有效降低了风险,又获得了市场给予的来自基差修复的利润,还能形成与客户双赢的局面,可谓是一举三得。”该负责人如是说道。

增信贸易降低信用风险

实际上目前市场对于基差交易的需求是十分巨大,但由于线下基差贸易存在信息不对称、找交易对手和进行资信评估的过程费时费力,基差报价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基差贸易仍存在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

中国期货业协会秘书长吴亚军表示,目前市场对于基差交易的需求十分巨大,去年有70多家风险管理子公司从事基差贸易,今年上半年基差贸易量同比增加了70%。在1.3万个产业客户中,约有1万家客户有购销方面的需求。但信用风险问题是目前场外交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近期关于参与方违约方面的诉讼有明显增加的态势,基差交易平台的上线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交易商的信用风险。

由于基差交易平台兼顾了保证流动性和控制信用风险两方面的要求,有效的降低了基差贸易的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差交易平台实行交易商认证制度和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对交易商的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控。这些举措则有利于打消客户对资金安全的疑虑,在简化交易商之间信用考核等环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违约风险。

经过筛选,能够成为交易商的企业大多具备基差报价的能力和参与意愿,平台上每天都有多笔来自不同企业的报价,这些信息会在第一时间向市场扩散,参与企业不必再进行点对点报价,大幅降低了建仓的难度系数和因报价失误导致利润受损的可能性。“在平台报价,我们就无需在寻找基差贸易对手方上花费大量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基差贸易的效率,降低了摩擦成本。”马学伟说道。

此外,由于场外市场本身具有风险较高的特点,大商所相关负责人指出,尽量降低违规违约概率,对基差交易平台的风控制度做了全面的设计论证,实行前中后一体化的风控措施。具体看来,事前大商所设置交易商准入门槛,收取风险保障金;事中,向交易双方收取履约保证金,平台建立纠纷调解机制,交易商之间如果关于平台业务出现纠纷,先由交易商委员会下设的纠纷调解及违规处理委员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再按照双方协议约定进行仲裁或诉讼;事后,大商所建立了严格的处罚措施。这一系列规则设计,既降低了交易商的违约意愿,又提高了违约成本,对规避、控制信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