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2019第九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主任苟文均表示,从世界范围内国家治理的实践来看,建设一个强大的金融情报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反洗钱的视角来看,贪污腐败、逃税骗保、走私等经济违法犯罪时有发生。有组织的民族分裂势力,制造暴力活动,非法传销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活跃。转移非法资金、洗钱犯罪问题非常突出,严重损害了市场生态、金融秩序,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迫切要求探索建立以金融情报为纽带,以资金监测为手段,以数据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
苟文均介绍,2004年4月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置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作为行政性的国家金融情报机构。15年来,该中心在监测分析方法、基础设施建设、案件协查和主动分析、犯罪线索挖掘与移送以及国际金融情报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支持执法机关打击洗钱和违法犯罪,监测和处置重大风险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重大复杂的案件,在其他手段不起作用的时候,反洗钱的监测分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成为追踪犯罪线索和管控金融风险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中国反洗钱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所有经营机构和部分体制内非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数据的报送,但是获取的数据、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足。金融机构的数据报送尚处于起步阶段,监测信息所需要的匹配信息共享还有较大缺口。
苟文均提到,大量案例显示腐败行为是金融风险和金融乱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尽管金融监管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是在监管与市场的博弈中,不可避免存在视野盲区和监管缺位,我们将致力于从资金的日常交易流动当中,揭示金融交易的风险和趋势,及时准确地提示重大风险点,为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提供精准指向,把防范金融风险的关口前移。
苟文均称,要针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资金流动中异常行为的监测分析,逐步将更多的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监测分析范畴。将探索建立金融机构外币市场、房地产金融、债券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风险的监测框架,深度开展战略分析研判,及时识别各种风险漏洞和威胁,为国家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使跨国洗钱和犯罪更加突出,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打击。
苟文均表示,面对洗钱和各类犯罪行为的全球化、网络化,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将继续推进与各国金融情报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中心与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金融情报的交换机制,在国际的追逃追赃、打击恐怖融资和跨国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海量且不断增长的金融数据和信息,将不断提升反洗钱监测分析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反洗钱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信息交互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同时加快建设一支强大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科学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