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家企业入选高科技高成长50强 成都高新军团崛起

第一财经 2019-11-28 21:44:03 听新闻

作者:王博    责编:黄宾

中国50强收入增长率近年来持续攀升,已从2013年的452%升至今年的8146%,其中尖端企业的营收能力非常强劲,且在持续增强。

11月20日,德勤中国发布第十五届“2019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下称“中国50强”)和“明日之星”评选的获奖企业榜单,并于同日发布《2019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暨明日之星》年度报告。

在2019年全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暨明日之星榜单中,盛迪医药、速宝网络、云智天下等6家成都高新区企业上榜,成都总获奖数与去年持平,与广州并列全国第三,首次实现前4名占一半。此外,成都高新区企业晓多科技入选明日之星榜单。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推动新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与丰富经验,”德勤中国华西区主管合伙人王拓轩表示,“从本次的评选结果中可以看到,中国50强企业与明日之星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成都、广州与上海五个城市,其中成都是唯一的新一线城市,这凸显出成都在中国新科技城市中的创新领先地位和巨大潜力。”

成都高新企业军团崛起

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强项目起源于美国硅谷,每年在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同步举行,被英国《金融时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誉为“全球高成长企业的标杆”,全球众多知名企业发展之初都曾出现在上述榜单。

荣登本年度“中国50强”三甲的企业分别为上海淇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和社宝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它们在过去三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68116%、12571%和6666%。

报告显示,中国50强收入增长率近年来持续攀升,已从2013年的452%升至今年的8146%,其中尖端企业的营收能力非常强劲,且在持续增强。从地域上来看,北京的获奖企业最多,深圳第二,成都位居第三。

迅游旗下的速宝网络位列榜单第四位,迅游网络科技股份公司公关事务经理贾雪梅向第一财经介绍,速宝网络成立于2014年,2016年开始形成收入。2018年业绩较2017年实现翻倍,逾9000万。“从目前数据来看,今年的增长依然喜人。”

另外一家为全球客户提供电源IC与整体解决方案的IC设计公司成都蕊源半导体科技公司位列榜单第26位,该企业成立于2016年7月19日,2018年IC出货量超过10亿片。蕊源半导体总经理杨楷向第一财经表示,现在每天出货量400万~500万片。

不仅在收入上实现高增长,这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大幅提升。位列榜单第二名的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高新南部园区天府生命科技园,主要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创新药物的开发、高品质仿制药研究,产品涉及抗肿瘤药、手术用药等多种疾病治疗领域用药,在生命科学行业发展强劲。

作为评选项目的子项目,“2019德勤-成都高新高成长20强”和“2019德勤-成都明日之星”榜单也在现场发布。“德勤-成都高新高成长20强”及“德勤-成都明日之星”评选活动,是德勤与成都高新区联合推出的企业高成长榜单。今年共有81家企业进入遴选,30家企业成功入选。其中,入选成都20强企业中,3年累计增长率均超过596%,平均达1288%。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表示,成都入榜数量位列全国前三,而且增长迅速,是因为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成都高新区有8.5万家新经济企业,从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再加上成都高新区精准施策,梯度培育,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互动互促,双创氛围非常浓厚,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国际创新要素云集之地。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有5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不乏往届榜单中的获奖企业。自18条产业培育新政出台后,成都高新区正着力打造中国独角兽新摇篮,不断提升区域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

今年1至9月,成都高新区累计已孵化培育新经济企业13000余家,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和种子期雏鹰企业400余家,69家企业入选成都市新经济百强企业。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在孵企业共计9500余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累计孵化估值过亿企业56家。

培育企业茁壮成长肥沃土壤

杨楷表示,企业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企业自身,但是也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成都高新区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来自政府的支持包括政务效率的提升、金融服务的支持等。

围绕建设“优商重商亲商标杆城市”,今年9月初,成都高新区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9—2020年)》,明确企业开办8小时办好、工程建设项目80日办结、纳税时间力争压缩至120小时、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升级“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深化“首证通”审批改革、探索构建业界共治模式、强化问题解决机制,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18年,蕊源半导体获得了500万元的“科创贷”,对于企业改善资金流起到重要作用。“科创贷”就是一款针对科技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杨楷表示,基于蕊源业绩成长性和资金使用健康度,银行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向企业提供了500万元融资。

对于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没有抵押物无法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融资,或者能融资但是金额小且财务成本太高。“科创贷”就通过政府资金帮助企业增信,联合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帮助轻资产科技企业利用企业信用、股权、知识产权获得信用贷款,实现快速发展。

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着力健全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服务体系,截至9月,累计帮助区内7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超过50亿元,政策性贷款产品累计为257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贷款逾10亿元,同比增长32%;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预计今年成都高新区减税规模将达到71.87亿元。

通过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成都高新区企业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国内首家打破国际垄断超导磁医学成像技术的企业——奥泰医疗政府事务主管陈丽娜说,政策帮助公司获得贷款贴息和融资租赁补贴,有效缓解了今年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问题,帮助公司发展壮大。

另外,成都高新区还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贾雪梅表示,今年以来,速宝网络也获得多笔政府资金支持,包括入选瞪羚企业的专项奖励,同时,在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及上规入库等项目上也获得了相对应的资金奖励。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快马加鞭兑现企业扶持政策,相继启动实施了产业培育新政18条、促进生物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等政策的申报和兑现,累计支持企业超过2000家,支持项目超过3000个,拟兑现政策支持资金5.17亿元。

实际上,成都高新区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打法可以归结为畅通产业源头活水、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探索业界共治模式。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畅通产业源头活水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清障”、优化营商环境“畅路”、强化创新创业水平“提质”。通过一系列政府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效率,激化市场活力,鼓励创新创业,因此,市场主体大量涌现。

在此基础上再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成都高新区细化企业成长梯度,形成了钟子期雏鹰、瞪羚、独角兽和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培育四级梯度,并因应设计了不同的政策支持,促进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壮大。

比如对种子期雏鹰企业快速起步,提供最高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房租补贴、最高500万元高层次创业人才安居补助,设立2亿元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和100亿元的新经济创投基金为企业搭建高效便捷的投融资对接平台。对瞪羚企业首次认定给予10万~30万一次性奖励,连续认定后根据地方实际贡献增量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等等。

为了夯实新经济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参照“业界共治+法定机构”的公共治理架构先后成立4个新经济产业细分领域业界共治理事会,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以区域内业界共治的模式集聚各方智慧,探索构建由政府、企业界、市场、专家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区域内市场主体从被管理、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丰富企业服务手段,提升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能力。业界共治理事会与政府相互支撑、职能互补,通过列席部门办公会等方式,深度参与网络视听产业规划、产业培育政策以及“人工智能与5G”场景机会清单等制定和管理,贡献高质量政策建议200余条,服务企业1000余家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