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巨头布局IoT:由音箱到生态,由C端到B端

第一财经 2019-11-29 18:35:50

作者:吕倩    责编:宁佳彦

包括小米、华为、天猫等厂商均布局IoT垂类生态,但策略又各有不同。

针对于语音对话系统愈来愈成为物联网控制中心的趋势,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产品及运营总经理杜海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智能家庭未来的控制中枢的确未必是智能音箱,阿里也在尝试其他硬件产品,但眼下音箱是最适合的过渡产品,并由此连接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

近日,阿里创新业务事业部公示其在AIoT领域的布局,称天猫精灵主要面向消费级市场及消费级IoT产业,起到连接和赋能的核心作用。目前已与900多个智能硬件与家电厂商合作输出语音交互和智能连接能力,借此接入天猫精灵的生态。

对于原先做2C智能硬件的团队转型2B类方向,杜海涛表示,“挑战老大了。”

物联网趋势

说到底,IoT生态布局的本质在于搭建物联网体系,实现万物互联、数据互通。SKG内销公司副总高海盈谈到与天猫精灵合作时表示,“一个物联网是否有价值,在于它能否获取并利用数据,而其核心便是‘传感器’部署”,“只有嵌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平台才能拥有强大的数据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荣泰品牌运营中心总经理张涛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行业人士的关注焦点从云端扩展到边缘,同时5G、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成为近两年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驱动力。IoT平台是物联网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

物联网将成为智能家居升级转型大方向已成为行业共识。SKG内销公司副总高海盈表示,在选择IoT平台时,希望该平台能做到及时了解用户更多的需求,获知更多的用户场景和数据以便为自身向智能化转型升级铺路,主要关注平台是否有强大的数据能力、强大的适应性、定价模型、以及IoT平台是否足够稳定与安全。

天猫精灵与厂商有多种合作模式,一种是品牌联合定制,双方一起定义商品和价格,然后一起面向市场;另一种阿里输出技术,让商品可以连接到天猫精灵上,成为可以语音控制的智能设备。

目前行业内还有另外一种模式——以投资占股的方式打造生态链,建立一个生态链品牌,生态链中的合作厂商并没有自己的品牌。但阿里方面表示,这种方式并不符合阿里巴巴一直以来的企业经营理念。

从厂商角度来看,针对于“站队”问题,张涛表示,荣泰品牌只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而荣泰子品牌与小米之间进行合作,“阿里与小米生态模式不同,各有优势,我们在选择IoT平台时会从自身业务战略定位与需求出发。”

巨头布局IoT

物联网趋势下的IoT布局头部当属小米,刚刚发布的小米集团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小米电视全球出货量超过310万台,同比增长59.8%;小米IoT平台全球已连接设备数(在不包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情况下)达到2.1亿台,同比增长62.0%;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9月份月活跃用户达到5790万人,同比增长68.6%。

11月华为新品发布会也重点强调了智能音箱以及IoT布局,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未来专门发布IoT设备的发布会将成为一种惯例。

华为消费者业务全场景战略概括为“1+8+N”,1是作为主入口的手机,8是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镜、手表、耳机、车机等八种辅助入口级设备,N是智慧出行、影音娱乐等其他设备。华为只做1和8的部分,以及作为“+”、负责连接的芯片,不涉足其他设备。

回到天猫精灵方面,杜海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天猫精灵语音系统概念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天猫精灵整个语音系统,目前落地于CC系统与方糖系统,系统分软硬两部分,软部分是阿里今年的战略,即由家到车到商业环境,基本战略延续先从自研天猫精灵硬件出发,再到跟合作伙伴去推出联名款产品,同时将产品分享到车内做车载精灵,目前天猫精灵整个设备分布中自研占比最大的仍是CC和方糖两款;另外,第二大阵营是天猫精灵与外界合作的产品;第三大阵营是车。

包括阿里天猫精灵、华为、小米等平台在布局IoT时,均趋向于采取丰富垂类产品的策略。但不同垂类算法不同,针对于此,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硬件终端总经理茹忆表示,这确实是所面临的一个困扰与问题,接入新品类需要很多语量去训练,去年团队就花了很长时间搜集大量语音、语量训练都要花我们大量时间与语料,不可能刚开始输入一段文字进机器就能立马识别。

Canalys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音箱出货量全球占比51%,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智能音箱市场。前三季度,天猫精灵、百度和小米三家共拿下国内市场93%的市场份额,三者市占率分别为38%、30%和25%。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