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政策保障上,12月1日下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有了进一步强化,《纲要》指出,中央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要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倾斜,此时距离示范区揭牌刚好过去一个月。
对于示范区的总体建设,《纲要》称,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为此,《纲要》建议,要成立高层级决策协调机制、高效率的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平台公司,负责示范区改革创新和开放建设的统筹协调。并且在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中央分配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示范区倾斜。
根据日前财政部的消息,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目的在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如果参考今年在一季度全部发行完成,则每月发行规模在3300亿元左右。
事实上,此前长三角区域内地方债的发行就已向长三角一体化倾斜。比如浙江省曾称,浙江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538亿元已于7月底已全部发行完毕,其中重点用于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如之江实验室、嘉兴机场等项目的建设等。
在地方债发行倾斜下,未来示范区建设又将倾向哪些方面?近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主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这四个关键。
在重大项目上,抓紧研究推进5G布局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合作事项;统筹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机场群等跨区域重大建设工程;协同推进淀山湖治理、太浦河治理、长江口水源地保护等一批重点环境治理;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医保异地结算和养老合作等一批重大专项行动。
马春雷还称,中远期来看,要抓紧梳理三省一市“拉长板”事项,研究策划储备一批显示度高、影响力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信长星致辞时说,要携手培育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因时因势施策,统筹好补短板与拉长板、稳存量与扩增量、保当前和利长远等关系,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融合了公安警力、司法调解、政务服务等部门资源的示范性“综合体”,正在形成跨界社会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为何今年一季度地方借钱规模大增?这笔资金究竟花在哪儿了?它对经济等产生哪些影响?后续地方发债形势如何?
地方债务余额接近50万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