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求是》上撰文指出,货币是金融体系的血液,我国货币政策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关乎大家手中的“票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无论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都要求我们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在通胀重返“2%目标”之际,欧洲央行如期宣布降息,为一年内第八次下调政策利率。
会议强调,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5月7日推出的十项货币政策标志着实质性宽松政策的开始,但并非宽松的顶点,未来1-2个季度将持续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