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一行两局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货币政策“三箭”齐发。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包括三大类共十项。
1、降准等数量型政策: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加强两类机构对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的信贷供给能力。
2、降息等价格型政策:降低政策利率OMO(公开市场操作)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0bp,降低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25bp,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5bp,体现货币政策对信贷总体、重点领域及房地产止跌企稳的支持增强。3、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两新”,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加大对服务消费及养老的支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涉农、小微及民营企业,合并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科创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
本次推出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支持强度、适配性和精准性明显提升。在总量层面,货币政策“双降”实现量价双重支持,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结构层面,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及养老消费、涉农小微及民营企业、资本市场等领域,同时通过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降准降息恰逢其时。首先,是对经济内生动能的有效激发。历史上,货币政策集中发力能够有效开启“社融增长—投资回报率上升”的正循环,通过将贷款利率降至企业投资回报率之下,对企业投融资意愿形成充分刺激。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体现了民间投资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公共领域参与度提升、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等积极变化,贷款利率的下行有利于提升民间投资积极性。
其次,是对财政发力的更有力配合。考虑到今年政府债券发行增长较快,我们测算表明,假设今年货币政策配合使政府债券利率以与去年同样的斜率下降,全年政府债利息支付占2025年广义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也将上升至9.2%(去年为7.8%),占广义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也将升至6.1%(去年为5.7%)。政策利率下调将减轻政府债付息对广义财政的占用,拓宽财政政策的空间。
资本市场反响积极。股票市场方面,5月7日上证指数强势高开,成功收复前期失地,接近4月3日的水平。宏观政策及时、精准、有力对冲,作为“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充分体现出政策的积极效果。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可对资本市场抱有更多信心。
债券市场方面,新闻发布会召开后,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化,短端与长端此消彼长。短端国债及资金利率明显回落,体现流动性环境更趋合理充裕;长端国债存在一定幅度的上行,缘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的上修。随着5月8日OMO降息,5月15日降准正式落地,国债收益率曲线有望进一步下移,助力降低政府部门融资成本,为财政发力提供更有力充分配合。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
建议进一步调降政策利率0.2~0.3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稳外贸专项再贷款。
降准降息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有力举措。
先下后上。
A股市场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成交额突破1.5万亿元,市场信心显著提振。
去年11月、今年元旦前后以及4月初美滥施关税带来冲击时,互换便利使用量明显增加,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也较为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