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9-2020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的特征,同时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大势所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是互利共赢的。从国内看,“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攻坚克难的各种准备。
相比于过去的“意大利碗面式全球化”,今天我们面临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更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的碎片化趋势可能正在向着更具封闭性、分化特征的方向升级。
当前,中国正加速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蒋雨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引发了国内外公众的不同反应,暴露了全球化背景下精英与公众之间的深刻分歧。
立足中国大本营,在全球11个市场布局30多个自有或合作制造基地,建立“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运营模式。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风暴正在上演,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光伏电池更是高达3500%。全球化是否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如何破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许定波教授,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揭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中美博弈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对全球化未来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