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化裂变中的中国底气,从《两说》看制造业的胜负

第一财经 2025-05-07 21:30:00 听新闻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杨恺宁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风暴正在上演,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光伏电池更是高达3500%。全球化是否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如何破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许定波教授,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揭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中美博弈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对全球化未来的思想启迪。
制造的胜负:美国的局,中国的牌丨两说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风暴正在上演,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光伏电池更是高达3500%。全球化是否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如何破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许定波教授,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揭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中美博弈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对全球化未来的思想启迪。

 

全球化

终结还是新生?

“全球化已死?”这是当下最尖锐的疑问之一。节目开场,秦朔直击要害,许定波教授则用硬核数据反击:2024年,全球贸易占GDP的30%岿然不动,中国贸易顺差创下99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全球化并未崩塌,而是如秦朔所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扩张与收缩的周期。”

回望历史,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到今日的数字贸易,全球化曾在大萧条、二战等危机中“濒死”,却总能重生。今天的全球贸易风暴,不过是又一次“收缩”的阵痛。技术进步与人类对繁荣的渴望,依然是全球化不熄的引擎。

 

中美博弈

谁在“自伤”?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1%产能,是美国两倍还不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定波用数据亮明了中国制造的王牌。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创纪录达9920亿美元,接近1万亿,稳坐全球供应链核心。从百万分之一的次品率,到宁德时代十亿分之一的品控标准,中国制造早已超越传统“六西格玛”,成为全球质量标杆。

反观美国,高关税政策却自伤其身。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指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5%飙升至4.5%,增加3700亿美元债务利息;道琼斯指数下跌12%,消费者因智能手机(81%来自中国)、笔记本电脑(66%来自中国)价格上涨叫苦不迭。更讽刺的是,美国农产品被巴西、阿根廷替代,“美国农民在哭,巴西农民在笑”。许定波一针见血:“不是所有的牌都在美国人手上!”

 

制造业回流?

难圆的美国梦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逼迫制造业回流,节目却揭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秦朔分析,消费电子行业需要精密模具、自动化技术和多层供应链协同,这些在中国深耕数十年,形成了大湾区等区域生态。美国不仅缺乏产业集群,连淡旺季的劳动力调配都无解——旺季需大量熟练工人,淡季需灵活转岗,这种节奏在美国难以实现。

许定波进一步指出,美国60%人口阅读能力仅相当于小学水平,高端制造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匮乏。若强行发展低端制造业,美国人均收入将大幅下滑,违背其经济逻辑。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言:“小心你想要的,可能真的会实现。”美国若执意回流制造业,恐自食苦果。

 

出海2.0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隐形”

面对贸易壁垒,中国企业正迈向“出海2.0”。节目分享了海尔与三一重工的成功案例:海尔收购GE家电业务,融入美国市场;三一重工海外收入四年增长244%,被视为本地企业。这种“让世界忘记中国标签”的本地化战略,不仅是成本迁移的升级,更是价值共创的体现。

秦朔提到:“越南若对中国加税,零部件成本飙升,反伤自己。”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嵌入性,已成无形壁垒。中国企业的出海,不再是简单的成本迁移,而是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锚定未来

信心与韧性并举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锚。”许定波的判断掷地有声,秦朔补充:“一个主动稳定器。”在不确定性中,中国以韧性与信心突围。

展望未来,许定波教授提出三个关键词:不确定性、韧性、信心。中国手握强牌,但目标不是击垮对手,而是构建公平的多极贸易体系。正如秦朔总结:“环境不确定,道路曲折,但方向明确,前途光明。”这正是中国在全球化裂变中的战略定力。

想深入了解中美博弈的幕后逻辑?想洞悉中国制造的胜负之道?《两说》是你不可错过的思想盛宴。立即关注《两说》,锁定节目,解锁全球化裂变中的中国智慧!

播出时间

东方卫视5月7日 23:11

一财经5月10日 22:00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丨两说

80 09-30 16:50

沉浸未来:虚拟现实如何重塑万亿医疗市场丨两说

在本期东方卫视《两说》节目中,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对话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神经科学家、虚拟现实与数字健康专家沃尔特•格林利夫博士,展开一场关于“虚拟现实+医疗”如何打开万亿银发经济的深度对话。

85 09-23 13:56

徐远: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丨两说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声音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中国经济现状究竟怎样?货币、财政等政策的施行者,是否吸取了日本经济曾经的教训?在汇率、利率、地产以及财政政策上,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以便让经济尽早走出低通涨,让资本市场走出10年不涨的魔咒。近日,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以上问题在北京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远副教授。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日本《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以及中国经济的韧性,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这也是中国经济20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9月17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9月20日周六晚22:00播出。

436 09-17 11:32

中国能源转型:以科技之力,向绿向新向未来丨两说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全球能源发展的浪潮从化石能源奔涌向新能源,中国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当脱碳和零碳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议题,要如何实现对应的目标?当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新格局新挑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应当以怎样的路径去应对?《两说》之“中国经济二十讲”系列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黄震教授。

165 09-08 17:14

谁是下一个世界货币“顶流”?丨两说

近期,美股、美债和美元齐跌,这与过去三十年的情形大不相同,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元也有比较明显的贬值,这很不寻常。知名经济学人唐涯,就此问题在北京采访了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美元贬值的根源是什么?如果它就此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哪种货币将接替美元上位?两位经济学人在《两说》节目中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的前世今生,有着鞭辟入里的精彩分析。

149 08-27 13:1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