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转基因品种将获安全证书,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仍需时日

第一财经 2019-12-31 19:25:27 听新闻

作者:邵海鹏    责编:杨志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主粮作物,种子需求量巨大,出于对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将迎来曙光的关注。

201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种业板块登海种业(002041.SZ)、隆平高科(000998.SZ)、大北农(002385.SZ)纷纷涨停。

就在昨天,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公告,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予以公示。除189个转基因棉花品种、1例转基因大豆品种外,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两例国产转基因玉米品种。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主粮作物,种子需求量巨大,若获颁这一安全证书,意味着转基因玉米商业化将迎来曙光。

转基因主粮10年后或再得安全证书

这两例转基因玉米种子,分别是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适合北方春玉米区的“DBN9936”,为抗虫抗除草剂玉米;以及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申报的适合北方玉米区的“双抗12-5”玉米,为抗虫抗除草剂玉米。

本次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自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20日。截至公示期结束,如无异议,这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将有机会获批生物安全证书。

业内评价称,这是继2009年原农业部向国产转基因玉米、水稻发放安全证书之后,10年来再次在主粮领域向国产转基因作物拟批准颁发安全证书。

2009年,原农业部通过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分别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杂交种“Bt汕优63”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颁发安全证书。

根据法律,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2014年8月17日,两张转基因抗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到期。后来,均得以续签。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茹梅是国产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研发专家。她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植酸酶玉米在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后,2014年到期续签过一次。今年安全证书再次到期,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在到期前已经将材料递交到农业农村部再次申请续签。

今年5月份,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孔明团队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国产Bt-Cry1Ab玉米和Bt-(Cry1Ab+Vip3Aa)玉米(转化体DBN3601和DBN3608)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次准备颁发安全证书的抗虫转基因玉米,如果未来进行大面积推广,对防治草地贪夜蛾虫害,都有望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在“构筑国家先发优势”部分,国家明确提出“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

姜韬分析称,2020年是这一规划的最后一年,由于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都有安全成熟的品种,贯彻落实既定的推广转基因农作物的目标,是顺理成章的事。

“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路径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应配套制度,我国转基因种子审批需经历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取得安全证书)以及品种审定,预计2~3年。

姜韬称,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项目,意味着相继通过了转基因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等安全管理规范程序。如果是为了推广而种植转基因作物以获得种子,那就还要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

他说,目前,还没有粮食作物获得过这个许可证,因此还不能进行商业性种植。

由于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子需求量巨大,而转基因玉米又具有抗虫,或抗除草剂的优势,姜韬认为,如果转基因玉米获得商业化种植,会给种植的农民和消费者带来实惠,具备转基因玉米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公司会获利丰厚。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转基因玉米根据不同性能具有抗药、耐干旱、防病虫害等优点,便于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在相对异常天气及较重病虫害的影响下仍具有较好单产表现。

考虑到消费者认知存在差异,他建议,转基因玉米推广需要做到合理隔离,比如转基因玉米不应流入直接加工相应食品和食品。在当前中国,转基因大豆不能直接用于食品大豆,食品级大豆需要使用非转基因大豆。

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我国还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5种国外研发的转基因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料进入国内市场。

产业及研究领域一些人士认为,应当加快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应用。

对此,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径,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