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公共数据已成为政府决策的有力基础,其标准化建设也正式提上日程。
今天下午,上海市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这是继《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后“公共数据”被统一进行体系化管理与应用。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通过专业化的机构和规范化的机制,公共数据的采集、治理、应用、安全、运营全链条将纳入标准化制定范畴;这将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让公共数据发挥更大的赋能价值,助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这也意味着,在公共数据的赋能之下,政府决策将从此前的政务服务(个人、法人等企业事宜更便捷)、进阶到城市治理(交通、停车、养老等结构更优化),最后进阶到一座充满温度的智慧城市。
上海公共数据现状如何?怎样进行定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我们已完成了对所有公共数据的整理、归结,发现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今年开始,我们将从需求导向出发,遵循业务规则,对公共数据进行标准研制,其标准化体系的几大维度分别是数据的制度、安全、技术能力等。”
“比如台风天,怎样的积水深度采取怎样的措施,都是公共数据标准化的处理结果。”刘迎风为记者举例,“比如当积水达10厘米,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将自动把信息推送给路政部门,路政养护人员赶赴现场强排水;而当积水深度达25厘米,经系统推送,封闭下立交作业、交警现场指挥、现场抢支援抢险等举措都将从应急预案中自动弹出并实施。”
哪些人群将从公共数据标准化中受益?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流程来看,个人从摇篮到临终共涉24阶段、企业从注册到注销共涉17个阶段;针对这几百个流程,主管部门将按从难到易的程度筛选出当下急需定标的数据。
就目前来看,电子证照的推行是一大发力点,本市范围内可支持电子驾驶证的路面检查,在宾馆旅馆,也可通过亮证电子身份证办理入住。目前介入电子证照237类,市民只需通过构建政务服务用证清单,勾连办事材料与电子证照了木,就可以实现电子证照应用尽用。据悉,今年还将新增500多类电子证照。
其他正在规划中的事宜还包括了个人医疗付费、企业纳税、企业职工退休办理等;这些亟待优化的涉个人、企业项目,都将通过公共数据实现流程再造,以进一步提升社城市治理的效率。
目前公共数据向哪些对象或群体开放?业内人士认为,公共数据现阶段的开放对象主要是参与场景建设的企业,比如承建商、运营商等,但这些也都属于有条件地开放。比如,行政部门会要求企业提出需要的数据项清单和数据应用场景,并要求企业具备对数据进行加工、安全保护的能力。
凡在依法依规设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均须建立学籍;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指引清单》重点明确压实直播营销平台主体责任,具体细化了平台的资质、技术和服务、审核与核验义务等方面的要求。
佛山市构建了生态环境全链条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对市内生产经营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6大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共2156批次。抽检发现实物质量不合格样品34批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逐渐加大对商标囤积、商标抢注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