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文件,定调2020年可再生能源项目风向。根据文件,2020年可再生能源补贴共50亿,其中光伏补贴15亿,而2022年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
1月23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预计2020年新增补贴资金额度为50亿元,可用于支持新增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
同时,《意见》明确新增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海上风电将提前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海上风电的补贴退坡和取消早在行业预期之中。根据资料,海上风电是目前度电成本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海上风电目前0.85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约合每千瓦时电补贴0.4元左右,是陆上风电度电补贴金额的3倍左右。
同样在今日(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布2020年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10亿元用于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
虽然一日之内密集出台两文件,但政策内容总体在行业预期之内。一位业内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光伏15亿元的补贴和此前业内15-17.5亿元的预期差距不大。
该专家表示,2019年结转到2020年的项目规模还是很大的,规模大约在40-45GW之间,总体规模受限于国网的消纳能力。
“2020年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补贴拖欠造成民营企业缺乏资金投入到新项目。”该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个人消费者在参加本次活动市场主体新购置乘用车,根据所购车辆开票价格给予相应补贴,支付指定金额车款时扣减对应金额消费券。
在国家双碳目标、风光发电占比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西电东送”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更加紧迫和更多的现实挑战。
增加对大型工商业客户销气量是城燃企业天然气销售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可再生能源业务也在成为城燃公司的另一重要增长极。
就发达经济体而言,2004~2024年间,对煤炭需求已降低50%;对比2023年与2024年,发展中经济体对煤炭需求的一半已被风能、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受制于经济性等方面因素,目前热泵在国内的应用市场仍然处于政策培育和发展阶段,尚未充分释放潜力。尽管当前热泵在规模化参与需求响应等获取市场收益方面仍面临障碍,但这些挑战也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突破提供了战略机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