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提高、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制冷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2050年全球用电量预计增加75%。
彭博新能源财经在近日发布的《2025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报告》中公布了上述数据,并强调数据中心将成为新增电力需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预计2035年将占全球总用电量的4.5%,到2050年攀升至8.7%。
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经济性与建模主管David Hostert表示,随着亚洲、中东和非洲经济体持续发展,它们将在全球新增电力中占重要份额。预计到2035年,这些市场的数据中心用电需求量将增长6-16倍,达到260TWh(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这也将促成这些地区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大机会。”David Hostert说。
随着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普及,能源约束正成为算力基础设施扩张的关键。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总工程师黄伟介绍,AI大模型每生成约5000个词,就要消耗1度电;每生成1000张左右图片,也消耗1度电;若生成1分钟4K高清视频,将耗3-5度电。
目前较流行的一些大模型训练正在消耗巨大能量。彭博新能源财经智能出行分析师吕京弘举例称,GPT-4单次训练功耗超过22兆瓦(MW);Google的Gemini 1.0 Ultra单次训练功耗为24.2MW;埃隆·马斯克的X AI公司旗下的Grok-3单次训练功耗甚至达到154MW,平均3-4个月的单次训练用电量约3.7亿千瓦时,相当于34000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AI发展迅速且不可逆。”吕京弘指出,如此大的训练用电量,将给电力系统带来颠覆性影响。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需要362吉瓦(GW)的新增发电装机来满足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
由于更具成本竞争力以及技术成熟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将发挥巨大作用。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到2050年,光伏、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可满足全球67%的用电量,高于2024年33%的贡献率。
“为迎接真正的变革,各个市场正对清洁能源技术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快速部署。”据彭博新能源财经能源经济性主管Matthias Kimmel预测,2025-2035年,可再生能源的总投资潜力接近6万亿美元,2025-2050年为10.55万亿美元。
海外头部科技公司正将目光转向核能。微软与美国联合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签署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协助州三里岛核电厂一个机组恢复运行,预计2028年上线;Google宣布与核能公司Kairos Power达成合作,购买七座小型模块化核反应炉(SMR)所产电力,首座反应堆预计在2030年投运。
国内一些数据中心则将风光储技术引入园区。比如腾讯在河北怀来落地的风光储一体化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该项目安装了11MW的光伏、0.15MW的风电和1.25MW储能,年发电量达1400万度,绿电已占年度用电量的71%。
我国电力发展许多领域都已进入“无人区”,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各种难题挑战。
由于所持新能源资产较多,中国核电盈利受到电力市场化交易冲击更大。公司称,今年将暂停在限电率高的省份收购项目,战略上侧重点由光伏向风电转移,西北地区向沿海省份转移。
特朗普关税政策正在推高数据中心建设成本,阻碍电网升级,并动摇企业的投资信心。
由于不确定的关税政策,分析师预计可能扰乱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链,并迫使科技公司重新分配预算,可能削减AI的相关支出,从而进一步挑战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