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宅家“求吵架”、怀疑得肺炎?300条心理热线驱散心病

第一财经 2020-02-06 22:57:30 听新闻

作者:郭晋晖    责编:杨小刚

主动打来热线的来访者,以恐慌、焦虑和“疑病”为主,他们的压力和恐惧不能和亲人以及周围的人说。

“对面的!有没得人啰?出来吵个架噻……”

深夜寂静的某小区,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几扇窗户透出灯光。高楼之上,一个疑似湖北口音的男声从画面外传出,“求吵架”也是求交流——这段视频近期在朋友圈疯转,透露着宅家民众的烦躁和孤独。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挑战了我国的医疗体系,也对民众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疫情,公众缺乏的不仅是口罩,还有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江苏一位医生的妻子,在丈夫去医院值班之后,就担心丈夫会传染了新冠肺炎,要求家人每天在家要戴三个口罩,洗手洗到手都破了;武汉的一位妈妈,去医院验血之后担忧感染了新冠肺炎,将丈夫和孩子“赶”到另一处房子里,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另一位女士,天天关注手机和电视中的有关“肺炎”新闻,自己咳嗽几声之后,便觉得自己得了肺炎,天天在家哭泣……

这些都是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中真实的案例。

重大疫情面前,民众不仅需要口罩,还需要心理的纾解。新华社

为了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官方、学术界以及民间公益组织都纷纷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共渡难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郑爱明对第一财经表示,疫情对公众的心理影响表现为:恐慌、焦虑、抑郁以及心理导致行为异常表现等。大部分人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但也有部分人群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帮助,在公众都不宜外出的情况下,心理热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来访者以恐慌、焦虑和“疑病”为主

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要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每条热线至少开通2个坐席,结合本地公众需求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

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的汇总,近日全国已经开通了300余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有些地区还开通了2019-nCoV肺炎疫情专线,这个统计还没有包括很多民间公益组织开通的热线。

上海惠迪吉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是上海社工和浦东社会协会推荐的心理热线,专为疫情恐惧、焦虑、无措乃至崩溃,以及留守在家中抑郁、孤单、无助的人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

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应对疫情的心理支持热线负责人戴晓红对第一财经表示,该热线自从1月30日开通以来到6日下午5点,热线接待总数为161人次,完整案例48人次;对网上极困难寻求帮助的求助者进行主动关爱的特别关爱小组,截止到2月5日23:00,共拨打关爱电话118人次,完成关爱54人,未完成64人(多为无人接听或者不需要)。

戴晓红表示,主动打来热线的来访者,以恐慌、焦虑和“疑病”为主,他们的压力和恐惧不能和亲人以及周围的人说,心理热线成为他们输出压力和恐惧的一个出口,述说本身就能起到纾解压力的作用,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接纳和爱,在专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去面对亲人流动爱,他们能获得更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

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收治病患。新华社

让戴晓红影响比较深的一个案例是一位来自武汉的妈妈。她在打来热线之前的五天,感觉不适去了医院验血,回来之后就一直发烧、干咳,她担心自己被感染,就把丈夫和孩子“赶”到另一个房子里,自己独自隔离。她也不敢向亲人们说出实情,觉得去医院也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孤独和恐惧中给热线打来电话。

和志愿者一个多小时的倾诉之后,这位妈妈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纾解,也能主动去面对自己的病情,从恐惧中得到了释放,与丈夫和孩子流动爱之后,一家人重归于好。后来证明,她只是普通感冒,并没有感染新冠肺炎。

在心理支持热线中,这样的求助者很多。郑爱明也是江苏省高校新冠病毒防控心理支持热线负责人,自热线开通以来,共接有效电话79个,初步归为四类:第一类是寻求疫情相关知识的缺乏或误解引发的心理问题,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总是担心自己被传染,这种人要占到50%左右,主要科普解决。

这类人群表现为紧张和担忧。感觉忐忑不安、心神不宁,导致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不断关注疫情新闻,担心未来会有一天自己和家人会被“肺炎”感染,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怨天尤人,甚至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这类人群发生率最高。

第二类是疫情引起的改变,如生活习惯、无法工作、就医等继发引起的心理问题,主要心理支持、同理、教授心理自我调节方式等;第三类风险人员,如隔离、接触疫区人员、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求证者等引发的失眠、胃肠等躯体化症状者,主要接纳、包容等危机干预和转介等;第四类与心理无关,如问何时开学、投诉楼下棋牌室老人打牌等,主要做解释和建议等。

“四类中一二类为主。三类有不多大概占10%不到。求助者来源主要江苏为主,社会人员占多,海南、哈尔滨、新疆等地也有。学生占三分之一左右。”郑爱明说。

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的工作人员展示当地乡村百姓的网上娱乐大舞台。新华社

专业咨询提升“心理免疫力”

郑爱明表示,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很多公众也表现出了焦虑、担忧甚至恐慌的情绪,是正常的反应。心理援助热线对于不同的群体会采取不同的指导和支持,其中真正需要心理专业人士支持的是第三种。

北京大学副教授钟杰表示,疫情期间,少数因过去存在基础心理疾患或问题,被此次事件加剧,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焦虑症状、兴奋过度或睡眠问题(失眠、早醒、噩梦等),因烦躁而与亲朋的关系出现冲突,如果因此严重干扰正常的人际交流和生活并带来痛苦感,此时需要寻求精神科和其他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帮助。

郑爱明就遇到了这样的案例。一位43岁的女患者,疫情发生后,丈夫因为医生的身份,大年初四到医院门诊值班,害怕丈夫会得新型肺炎,担心传染自己和女儿,无论丈夫解释“肺炎”是怎么回事、如何传播,她总觉得丈夫是狡辩。

为此,她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和丈夫大吵大闹,不允许丈夫再次上班,把女儿隔离在一个房间里,吃饭由自己送,不断反复洗手,要求家人在家也要戴口罩,不敢出门,不断关注手机和电视里有关“肺炎”的消息,越看越害怕,感觉自己有“肺炎”症状,在家到处打电话联系亲朋好友,告诉自己被丈夫传染了,任何人解释和劝慰都不能减轻她的焦虑,患者情绪很不稳定,不断哭泣,述说自己不想活了。

作为医生的丈夫感觉到了妻子的异常,担心妻子得精神疾病,压力很大,热线求助心理专业人员,热线人员对丈夫和妻子分别进行心理干预。

戴晓红认为,当前民众对于心理支持的需要量非常大,恐慌、焦虑、无感、冷漠等不良心理情绪,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能够转化为另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恐慌、焦虑是能够传染的,但经过咨询之后,我们志愿者引导来访者看到家人之间的爱,并且鼓励来访者在家人之间流动爱,焦虑和恐慌就会停下来,也就可以提高全家的心理免疫力。”戴晓红说。

郑爱明表示,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应对恐慌和焦虑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做到“知者不惑”;同时也要调整心态,主动面对负面情绪,比如控制使用手机和看电视时间,适当“隔离”相关“肺炎”过载网络信息;出现失眠、焦虑、抑郁,控制不住地洗手等情况建议寻求正规的心理援助(全国各地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和医疗机构心理门诊等);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诊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