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跨界”生产医疗物资的公司数量陡增,资质如何把控?

第一财经 2020-02-14 15:00:54 听新闻

作者:齐琦    责编:钟强

当前北京地区临时工的工资开到450元/每天的情况下,都很难招到。

受疫情防控需求影响,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需求量与日俱增。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目前市场上除了医疗器械相关企业、不少其他行业企业也“跨界”生产以支持医疗物资供给。

对此,某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当下聚焦解决医疗物资供给不足的问题,由于产品大多是一次性的,质量问题矛盾还不突出,但目前市场上很可能存在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对提供医疗物资的企业的资质把控还有待加强。”

跨界企业多

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不足。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迅速扩大产能等,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实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并将十类产品明确纳入《产品目录》:医用防护服、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负压防护头罩、医用隔离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经卫生健康、药监部门依程序确认治疗有效的药品和疫苗。

因此近期有不少企业变更工商注册信息援产医护物资,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经营范围涉及医疗器械、消毒产品等防护制品的企业增势明显,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新增企业数超2万家,消毒产品次之。

从行业来看,全国医疗器械新增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以增加14900家排名第一;全国消毒产品新增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仍以近2500家。从地域上看,广东以900余家企业排名全国消毒产品新增企业首位,山东则在全国医疗器械新增企业中排名首位,广东次之。

具体看来,如中顺洁柔(002511.SZ)子公司采购了5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开展生产销售医用口罩业务。华纺股份(600448.SH)自筹资金1000万元用于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

美联新材(300586.SZ)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拟在已有次氯酸钠产品的基础上做产业链的延伸,生产和销售84消毒液,并对其经营范围进行相应变更等。

盘龙药业(002864.SZ)已获得液体消毒剂(净化)(限75%单方乙醇消毒液)的生产资质。

此外,除了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企业、不少其他行业的企业也“跨界”生产以支持医疗物资供给。如比亚迪(002594.SZ),富士康、中国石化(600028.SH)、水星家纺(603365.SH)、三枪内衣、红豆服饰等企业。

尤其是车企,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集团(601238.SH)将建成口罩生产线并投入使用。

比亚迪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

陕汽控股宣布完成了生产护目镜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成功装配护目镜样品,达到了防疫使用要求,日装配产能3000只以上。

资质待把控

实际上“跨界”生产医疗物资也引发了业内的担忧。

某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属于II类医疗器械,厂家需要有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资质,国家也有明确的审批程序。所以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添加生产线来提高产能问题不大,但是其它行业改行来做或存在一些问题。

据了解,“跨界”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需要进行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而根据GMP管理规范,进行厂房建设、购置生产线、培训工人、提交产品注册申请等一系列流程,这些都需要花较长的时间。

“当下聚焦解决医疗物资供给不足的问题,由于产品大多是一次性的,质量问题矛盾还不突出,但目前市场上很可能存在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对提供医疗物资的企业的资质把控还有待加强。”该高管称。

就资质相关问题,几家“跨界”生产的车企曾给出公开回应。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积极筹备审批认证生产资质,政府也对紧缺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并强调相关产品会严格按照当前国家标准来生产。

通用五菱副总经理沈云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政府“绿色通道”的开设下,办理完整的资质验证、审批认证 ,将正常流程所需的43天缩短到20天以内。

以及广汽集团方面则称,为尽快掌握防护口罩生产设备成型、焊接以及机械、电气等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广汽部件技术中心已派出多名党员员工赴东莞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快裕达公司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上述医疗器械公司高管认为,解决目前供需问题以鼓励现有企业扩大产能为主较为合理。如给予无息贷款或国家特别采购基金等支持。“目前很多企业由于疫情原因员工到岗不足,扩大生产能力也需要招一些临时工。当前北京地区临时工的工资开到450元/每天的情况下,都很难招到。此外企业产品成本也相应提高了很多,但是销售端产品不能涨价,企业更难盈利”。

产业链资源整合

除了加大生产,对产业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匹配,也可达到保证物资供给的效果。

以口罩为例,节前多数口罩原材料商有一定的储备,但是跨省调度和运输需要进一步优化,影响了物资运输。加之面对井喷式需求,导致了原材料供应短缺。

启信宝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生产的核心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匹配。产业上下游不能完全贯通,将导致整个产业链受阻。

“实际上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熔喷布(聚丙烯产物)、无纺布、松紧带、钢丝夹,扩大这些原材料的产能并不难,所以缺原材料是一方面,更缺的是缺渠道,比如说前几天中石化发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可见一方面是口罩生产厂商找不到原料,另一方面是原料供应商找不到厂商。”上述负责人举例道。

解决当下产业链资源整合对接问题,目前大数据可以做到,通过大数据平台解决对接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继而令原本需要大规模搜寻获取资源,变成可以随时对接的资源。

“其实,如果大数据公司只局限于做简单的大数据罗列和堆砌,只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对防控物资相关企业的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大数据整合,才能起到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效果。因此数据清洗是一个难点,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梳理筛查后,对疫情相关生产企业信息做规模化梳理的大数据,把口罩、护目镜等等这些陌生的标签梳理出来。这些过程都很考验数据产品解析能力。”启信宝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启信宝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平台,可以查看有关防疫物资的企业信息采购订购信息。公司也正借助大数据调控,着手通过大数据让产业链的物资供应、原材料运输、口罩生产、物流配送形成一个流程闭环,从而真正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加速生产。

启信宝方面透露了该查询平台的下一步开发计划,通过各类专业的行业网站来研究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链各节点的产能和相关数据,比如口罩、防护服的上游的生产原材料供应企业,以及下游的物流配送企业等,完成医疗物资生产供应链生态的完整描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