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容店、酒吧老板们:我的店想努力活到疫情结束的时候

第一财经 2020-02-15 19:39:50 听新闻

作者:张婧熠    责编:林洁琛

“我相信疫情结束后会有爆发式反弹,我的店正努力活到那个时候。”

早在去年11月份,张伦就决定了要在春节和家人一起去国外旅行,“平日里,我们家两口子都实在太忙,也就春节能够稍微空一点。”张伦做的是金融行业,其妻子则在上海的闹市区开了一家高端美容店。用张伦的话说,这两个行业的客户群是非常契合的,因而在投资美容院这个项目之初,也给予了比较高的期许。
房租、雇佣人员、装修、宣传推广等各种支出,虽然一下子用掉了张伦一家近百万元,但崭新的店面于去年11月底如期对外开业,也做出了平均单月十几万的流水,再加上客户评价也不错,这些都颇让两口子感到欣慰。

“一年返本”变“两月关门”
“事实上,春节前,在我们出发之时,国内的气氛已经有点紧张了。一路上,我们也非常关注国内的消息,但在旅游的沿途,我们并没有觉得当地人对这场疫情感到特别的担忧。”张伦说,他和他的妻子虽然身处地球的另外一头,但非常担忧自己的生意前景,毕竟美容是和疫情最直接相关的行业——服务人员必须近距离的接触客户。
随后的几周时间里,国内的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地防控措施也全面升级。“因为我们的店铺是开在了高档写字楼了,我们在国外时,就接待了物业的通知,要求我们延迟复工。同时,要求我们即使在复工时,也要必须配备充足的防疫护具,并且还要对于店铺进出人员及员工的情况必须每天报备最新。”张伦说,他是能够理解这些要求措施的,“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要求,我们的店也是没有办法迎客的,因为员工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回了上海也要隔离两周,同时也没有什么客流,即使开业,也是徒增水电成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
店面不能开,但支出一项没有少,房租必须照付、员工的工资也得照给。原本乐观地估计“一年返本”,现在变成了“是否两个月内关门歇业”。“这样的落差实在是太巨大了。” 张伦说,其实外界对美容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是有误解的,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是不可能存在暴利的,每个月营收中的八成都是用于支付成本了。”
张伦说,他不到最后一步,是不会考虑“裁员降薪”的,认为既不厚道,也不现实。他总想着,一旦疫情有好转,还得靠这些员工来经营这些店铺,“我相信,疫情结束后,消费行业会迎来爆发式的反弹。我的店正努力活到那个时候说。” 

“0现金流”
“疫情,对于我们这样的休闲娱乐服务业来说,是一场倒逼。目前就是完全的冰点期。”上海酒吧业协会秘书长叶丁源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场疫情打乱了酒吧从业者的生意节奏,“进入冰点期后,酒吧企业能正常运转多久,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经营者,而是取决于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叶丁源说,整个酒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0现金流”。酒吧企业在行情好的时候,特别在“派对时代”刚兴起阶段,各酒吧品牌创始人几乎从不考虑现金流的事情,但现在“碰上了大冰山”。
    对于很多从业者将这场疫情和2003年时的非典时期进行比较,叶丁源认为,“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2003年时,中国酒吧行业刚从暗黑时代走出来,急需新的娱乐时代替代,“非典”只是加速了迭代,所以才有可能出现那个时期的时代性品牌。同时,2003年时娱乐方式还比较单一,酒吧作为新型的线下娱乐业态,正处于黄金的发展期,“但是2015-2019年这段时间,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开始走向周期性调整阶段,本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娱乐模式也走向多元化、小众化,顾客的选择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年来行业恶性竞争,以及人员成本增加等各方面的因素,运营成本也达到了边际线。”
    食、宿、行、游、购、娱等6个产业必然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而酒吧行业又是在消费产业里面最没有刚需的产品,因此来看恢复期也是最慢的。“据我所知,酒吧全行业都很难支撑三个月不开门的情况,经营者支不出工资、付不起房租、没有钱进货,那就得关门。所以,我会认为,酒吧行业的现阶段比‘非典’期间更加被动。”叶丁源认为,线下大型娱乐因为行业特性,一定是最晚解除管制的,“全国几百万的行业从业者是时候需要考虑自己的出路了”。

渴望“精准”的扶持政策
事实上,现在面临困境的不止美容或酒吧行业,小饭店、小商铺都有同样的问题。相关政策出台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地区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从税收、租金、社保、融资信贷等金融支持诸多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此外,也有机构人士强调,服务业在当前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金融安排,给与流动性支持;同时还应配合非金融化的政府救助,实施普惠式的财政。 
一直关注政策面消息的张伦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及时的,也看到了各个部门扶持中小企业的决心,但有些政策目前比较“粗”,并没有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精确地区分,“虽说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但两者的行业属性明显不同,那么用同一个政策去扶持的话,就可能出现不够精准的情况。”张伦以他所投资的美容行业来举例说:
首先是“免租”政策,这一项目一般主要针对国有房产方,非国有房东就不一定愿意实施;其次是“借贷”政策,类似10人以下的小规模服务业经营户,既不是生产型企业,也不是刚需行业,“平日向银行贷款就比较难,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何况我们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客流。”再次是“税收优惠”政策,张伦说,总得先产生经营行为,才能产生“税”,接着才是“优惠”,否则也是“远水”。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减税免租和缓收社保等政策,发挥效力的前提是企业能正常经营;指向性较强的信贷政策,多集中在应对疫情的个别生产领域,对无法经营的其他行业企业也没有发挥效力。
“当务之急是让企业存续,直接发放补贴最为有效。”张岸元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考虑由社会保障部门出面,根据此前社保缴纳信息,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直接向特定行业员工发放工资,并要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劳动合同关系。这种措施再结合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房屋租金、信贷政策,能够将企业从当前的支出压力下解救出来。如有必要,经济恢复后还可有效追索。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也认为,服务业在当前疫情中受冲击较为明显,对不同行业和企业需要有不同的金融安排。比如小商店、小菜场等流通性服务业,需要给予流动性资金的支持,使其有充足的货款用以进货,进而来保障市场的平稳运转;而对于旅馆、餐饮业等一般性的服务业,则需要充分考虑其资金压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纾困安排,支持这类企业能在疫情过后正常营业。
很多小型服务业企业的经营者都告诉第一财经,现在他们的心态非常复杂,一方面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另一方面,很多政策对他们的行业又使不上劲,想自救又没抓手。“谁都知道,关店的成本是最小的,但作为养家糊口的一个渠道的话,没有谁会想着去走这一步的。何况还有那么多员工,背后还有那么多个家庭。”叶丁源说。对此,张伦也有同样的看法。
越是危机的时候,就越是更考验人的时候。“这次大疫过后,我相信,行业竞争格局、消费者的消费心态、经济大背景形态都会发生质的改变,也有可能发现新蓝海。”叶丁源说,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考验企业家的时候,也是考验监管部门、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时候。各政府部门、老板、职业经理人,员工、社会一起努力,这才叫“共克时艰”。千方百计不让疫情把小企业经营者们逼得无路可走,一关了之。
“如果国家政策精准到位、企业经营者努力求生、上下游相互理解的话,在疫情结束之后,大家都能重新蓬勃发展,那就是各方都乐于看见的‘多赢’局面。”叶丁源说,待各方合力之后,总归能再“相会于江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