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了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通报称,2025年7月8日,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基孔肯雅热名字源自非洲土著语,意为“痛得直不起腰”——其典型症状便是突发高热与剧烈的关节疼痛。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表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热。通常来说,3至7天会出现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或者是皮疹,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个星期可以治愈,特别重症的病例与死亡病例是非常少见的。她建议,一旦出现发烧、关节痛或者皮疹等不舒服症状,请大家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顺德区卫生健康局也提醒称,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疾控7月15日发布消息称,近期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正在发生本地疫情的地区(如佛山顺德)回汕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发现一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新疫情由2024年在非洲最先监测到猴痘病毒新变异株Ib引发。
哪怕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它也能尽心倾听,发声,让人感动。正是有第一财经这样的媒体,让人们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让很多当时像我一样觉得无力无助的人,获得了迫切需要的帮助,感受到温暖。
从初期的野蛮生长到逐渐步入规范,直播电商的历程伴随大厂战略更迭、短视频平台崛起、头部主播更替,充满了变革与挑战,第一财经始终站在一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解析,记录并解读行业的每一步发展。
广东省最近一周新增报告病例突破2000例
瑞典报告一病例感染了在非洲发现的新型猴痘病毒变异株Ib,这是该病毒在非洲大陆以外传播的第一例。专家称该病例的发现很可能意味着欧洲有数十例未被发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