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下,社会动员到了最基层,一些大爷大妈、热心人士、社区保安、村委居委工作人员等,都纷纷加入志愿者,成为基层防疫最主要力量。
他们轮番值班,日日夜夜,付出的心血和劳苦,成为疫情防控的一道坚实屏障,他们是值得尊敬和感谢的一群人。
但是,也有个别人,戴上红袖章,穿上迷彩服,借疫情浑水摸鱼,给法律穿小鞋,在临时授权面前,不注意办事方式,作出一些过激过猛的行为。
比如有个视频显示,近日有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将,被邻居举报了。不久,几位穿着迷彩服、戴着红袖章的防疫人员赶到,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问这三人什么关系,属于什么性质的聚集,直接掀桌子,摔麻将。这家人中的儿子有些异议,一番争论来到屋外,防疫人员对着小伙连扇耳光,并进行训斥,打得小伙一脸懵叉。最后,这名被扇耳光的小伙的反问,让打砸者哑口无言,“一家人一桌吃饭也要隔离吗?”
还有一个视频,是9名男女“顶风作案”,不顾疫情聚众打牌被抓。随后,9名男女被拉到大街上游街,沿街朗读相关制度。
先不说这样“执法”,给公众很不好的观感,容易引起人们对个人权利可能受到侵犯的担心。正如网友指出,9人聚集在一起已经是很大隐患,拉到大街上游街,沿街朗读相关制度,引来人群围观甚至拍手叫好,难道这不是更大的聚集?风险不是更大?
严格执行规定,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这本来是好事,但如此用力过猛,挟疫情以令路人,让人感受到了疫情之外的担心。疫情必将过去,但在处置疫情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影响可能更长远。看到群众一些做得不对的地方,不问青红皂白采取粗暴措施,不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损害基层志愿者的形象。
其实,类似“入室抓麻将”“揪人游街”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地方对所谓湖北籍的人士强制遣返;有采取封闭措施的小区,对身份证有湖北信息的人禁止入内,导致一些人在自己的家门口而“无家可归”。这种“无奈”其实是依法防疫的变形走样。这种用力过猛,一方面是来自一些地方上的行为,也来自具体执行部门的层层加码,要防止成为另一种“群众运动”。
再拿“戴口罩”来说,国家权威级主流媒体以及疾控中心专家人士等都公开表示,非在特定场合,比如医院或者具有潜在感染的特定人士面前,并不是必须戴口罩。“如果独处或自己散步,没有密集的人员接触,也可以不戴口罩。”但这样的认知,在许多地方不为人们接受,一个公园里,一个小区里,百米之内看不到人,也被要求必须戴口罩的。不戴口罩被举报,甚至被强制带走隔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防控疫情,需要严格执行规定,但更要科学合理,凡事过犹不及。
疫情防控,正进入吃劲的关键时期,一些疫情严重地方采取矫枉过正的措施还可以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有些人在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层层加码。对这些人来说,出发点已经不是防控疫情,而是体现权力感,刷存在感,这是引起很多人反感的原因。戴上“红袖章”不代表你可以入室“抓麻将”,更不代表可以将所谓不听话的人公之于众。
有些作法,完全可以更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群众做错了,可以劝导教育,如果不听劝导,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扭送警方就可以了,大可不必以牺牲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方式来体现所谓的“严格”。
防控疫情的基础是法治,关键时刻更要依法保护人的基本权利。不能戴上红袖章就变成大爷,乍一看是执法过严,实际上是权力膨胀。抗疫关键时刻,能够冲上去,是勇气;能够科学、法治解决问题,考验的是智慧。(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加强统筹调度,科学安排值守,更好关心关爱基层防汛防台人员,让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和过硬作风奋战一线。
当前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处置关键窗口期,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据估计,留尼汪岛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该病毒目前正在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肯尼亚等国家,并已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疫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