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如何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第一财经 2020-03-09 20:40:01 听新闻

作者:姚凯    责编:任绍敏

当下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政府扶持企业和社会治理的科学性与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扶持企业政策中的企业获得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帮助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有序复工、渡过难关。

2月10日以来,上海企业陆续复工,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仍然严峻,尤其是境外输入型病例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着成本上升、现金流短缺、务工人员短缺等诸多困难,当下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政府扶持企业和社会治理的科学性与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扶持企业政策中的企业获得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帮助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有序复工、渡过难关。

1.依托大数据精准研判和管理疫情,助力有序复工。

借鉴浙江等地“大数据+网格化”的经验,依托大数据精准研判和管理疫情。一是可以通过汇总疾控、电力、交通、电信部门的数据了解目前企业复工的分布、人群密度、经济活动活跃度等信息;二是通过建立面向全市企业的“企业复工申报平台”,由企业收集并上传精确度的复工企业名单、对复工员工数量和个体疫情排查情况,同时统计各企业传务工人员缺口数量;三是通过建立面向全市社区的“社区疫情登记平台”,了解各社区人员包括集中安排的职工宿舍疫情发生和分布情况。

通过综合采集上述渠道的大数据可以实时地精准获取目前企业的开工现状、分布态势、人员数量和疫情发生现状,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出人群聚集热点分布、人群跨区域流动情况,预测疫情发生的分布、发展趋势;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回溯分析,通过分析员工在办公场所、交通系统以及住宅小区(职工宿舍)的“三区”动态信息关系,不仅可以尽早发现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有助于及时隔离、及早割断传染源,并且可以根据员工及重点人群行为特点和规律预测疫情动态和传播方向,预警和精准聚焦重点人群,早宣传、早介入,进而形成“三区联动”的防疫体系。

2.科学预测劳动供给缺口,妥善解决外地务工人员返程。

通过面向全市企业的“企业复工申报平台”收集并汇总统计各企业务工人员缺口数量,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务工人员供需情况进行动态梳理和分析,对企业务工人员供给缺口设立“高度缺乏”、“中度缺乏”和“基本满足”三级预警机制,政府根据各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务工人员供给预警情况及时把握务工人员进出上海尺度,对务工人员缺口严重的行业和企业在政策上“一事一议”,稳妥积极地开辟外来务工人员来沪防疫检查和入城快速通道,鼓励不同企业之间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帮助企业在确保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生产。

近期全国各地因疫情管理的原因限制或禁止外地人返程,在短期内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企业人员不足并造成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上的困难,同时也会造成供给滞后现象。一方面外地务工被一纸禁令拦在城外,即使能够进入城市也需要至少14天的隔离观察期,重点疫区则会有更长时间的隔离期,这样就会造成用工上的暂时性短缺或者用工供给上的滞后现象。同时由于各地的行政壁垒,也给企业用工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经近期调研,发现如部分企业在上海嘉定等城区,职工集体宿舍或居家在昆山或太仓等地,两地尽管地理位置非常接近,但由于双方都有本地的异地员工隔离政策,导致员工出城和进城均需隔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跨界流动,给企业也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建议上海科学预测外来务工人员供求差距,不搞一刀切,根据外来务工来源地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管理,与外地政府通过协商达成有效合作,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上的问题。

3.重点扶持和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生产服务业,为人才群体保驾护航。

重点扶持和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生产服务业以及与“生物医药、芯片、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尽量避免因为疫情而在高端人才、务工人员、现金流等方面的供给遭遇困难和受到打击,重点对该领域人才和务工人员返沪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便利,通过生活上关心、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使其有更大的心理安全感和获得感,并从贷款、利息、税收、人员灵活用工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标本兼治,前瞻性指导和高效推动落实复工复产。

政府不仅要关注短期内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凸显,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长期以来部分企业落后的发展理念和粗放的发展模式造成的。因而政府要抱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前瞻性地指导和高效推动落实复工复产。

具体来讲,要因地制宜指导企业科学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各项措施;引导企业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习惯,采用远程办公、居家办公、弹性工作制等新型办公方式取代传统的现场办公,以应对目前既要有效应对疫情又要恢复生产经营的局面;通过政府扶持提供免费咨询和培训支持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思考其创业模式和商业运作中的问题,以便企业进一步补短板和成熟化;倡导和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认同感,树立起现代的危机管理意识;政府有关部门协同社会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的企业管理咨询和服务以应对疫情下的复工复产。

5.立足于企业获得感提升,持续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和举措。

目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疫情影响日益呈现缺乏现金流、企业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过高、职工队伍不稳定等困境,政府一方面要维护劳动者权益,同时也要从企业的角度来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杜绝单向、绝对的扶持政策。

从春节假期到复工期间,虽然劳动者是响应政府号召居家隔离,但要求企业主一定按照工作的标准来支付员工工资,或者劳动者以居家办公的方式要求企业主支付两倍于正常标准的工资,也有欠妥当。政府可以避免生硬制定类似标准,引导企业和员工进行劳资协商,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之间通过协商,由企业在员工隔离期间支付员工一定的生活费用,居家办公的劳动者也提供双方均感觉合理的报酬;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关怀员工,包括提供心理辅导、落实隔离措施、方便职工生活的必要福利、提供居家办公的良好条件等,这样既照顾到员工的生活需求,也考虑到企业的生存需求。对于比较困难的企业,政府可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生活费和工资补贴。对于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以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政府除了可以考虑为企业提供有利的税收减免政策,延期缴纳税款、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外,还可以考虑在财政政策上对企业加以扶持,对于比较困难的企业尝试免除或者减免部分职工住房公积金,对企业的员工在线培训给予相当于培训费一定比例或全部补贴。

(作者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智能技术赋能:大数据与AI重塑营销新生态

65 03-22 09:12

3·15晚会丨信息黑洞疯狂窃取个人隐私,知情人士:偷个人信息的获客公司每日处理100亿条数据

在一份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这家公司将个人用户分为9种类型,个人标签达到3800项,网站2亿多个,互联网品牌6万个,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了100亿条。

40 03-15 21:23

当“信用+”邂逅交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记者观察

信用的力量正在重塑交通行业的生态

83 02-26 11:02

为什么节后复工偏慢:两个原因

节后复工偏慢的两个解释:一是地方政府下调财政收入和投资目标,资金压力制约建筑业复工。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低于2024年同期的39.9%。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是复工偏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性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项目缺少一定的启动资金;二是今年服务业相对弱于工业,带来的就业复工偏少。前两年春节前后,服务业强于工业;今年受到以旧换新、抢出口等影响,工业强于服务业。服务业方面,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服务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而2024年增速是52.3%;工业方面,今年节后20天整车货运指数平均为66.5,而2024年仅为58.0。工业走强、服务业走弱,但工业就业人数不到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带来的就业复工没有前两年那么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返程复工影响也较大。

21 02-25 09:46

全球算力需求高涨,数字经济有哪些新趋势

全球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大型数据中心仍是未来建设重点。

396 02-13 20:3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