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2岁朱鹤新空降中信集团迎挑战,常振明掌舵10年卸任

第一财经 2020-03-20 19:17:02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中信集团一直谋求金融板块和实业板块均衡发展。

中信集团迎来新任掌舵者!

3月20日,中信集团官网发布公告,当日集团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一春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朱鹤新同志任中信集团党委书记,常振明同志不再担任中信集团党委书记。

低调谦卑,诙谐幽默,总将“打通货币传导机制最后一公里”挂在嘴边,接近朱鹤新的央行内部人士此前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形容。

在今天的干部会议上,朱鹤新表示,来中信集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与班子其他同志团结协作,带领广大干部员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发展和国企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开创中信发展新局面。

40多年来,中信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横跨金融与实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金融板块已获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管等全牌照,实业投资方面,涉及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等诸多领域。

此前,常振明一直强调集团金融板块和实业板块利润占比问题,希望二者能够均衡发展。

这或许也是摆在接任者面前的最重要挑战。

朱鹤新履新

在央行副行长职位上履职不到2年的朱鹤新,现年52岁。尽管在央行短暂过渡,但朱鹤新自1993年进入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在银行体系工作20多年,拥有丰富的金融机构从业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朱鹤新出生于1968年3月,江苏启东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曾在交通银行工作超过20年。1993年起,朱鹤新进入交通银行,先后历任南通分行副行长、苏州分行行长、南京分行行长、江苏省分行行长、北京市分行行长、交通银行副行长等职。

2015年3月,他由交通银行副行长转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16年6月,出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主要负责金融、民营经济、服务业等工作;2018年7月起,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朱行长经验丰富,非常务实、接地气,专业水准非常高。在工作中平易近人,能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朱鹤新以央行副行长的身份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19年11月27日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级别金融科技论坛。论坛主要就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和贸易的贡献以及如何平衡促进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谈及我国征信体系的建立,朱鹤新曾表示,未来将以高水平开放切实增加征信市场化有效供给。一是坚持征信业市场化发展方向,发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优势,充分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二是坚持征信业高水平开放战略,完善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征信体系;三是坚持我国现代征信业的人民性,继续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全面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

对于应怎样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朱鹤新曾指出,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怎么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因为金融机构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包括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其他的服务对象。

接任挑战

后面的路,该如何走?新任掌舵者是否会继续推进集团既定的发展路径,中信集团会否调整新的战略方向备受关注。

可以说,中信集团的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相同步的。中信集团前身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由国家原副主席荣毅仁创立。成立以来,一直充分发挥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

公开信息显示,常振明出生于1956年10月,现年63岁,自2010年起接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他掌舵中信集团的10年间,中信集团完成了一系列的蜕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如今,中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集团金融板块涉及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保险、中信保诚人寿、基金、资产管理等;实业投资方面,中信集团在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均有布局,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

2019年上半年,中信集团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35亿港元,同比增加28.5亿港元,增长9.3%,剔除人民币汇率贬值产生的折算影响后,同比增长16%。

据中信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常振明在任期间非常关注“互联网+转型”战略,科技投入力度、数据支撑能力、差异化竞争都是其主抓的重点工作内容。

他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有关金融板块的资本消耗、金融板块和实业板块利润占比问题,一直希望二者能够均衡发展。

中信股份(00267.HK)在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信股份营业收入构成中,金融业收入占比为40.37%,其次是制造业,占比为21.51%。2019年上半年,金融板块录得255亿港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5%,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信银行。在上半年信贷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下,中信银行的资产显著增长,同时净息差扩大,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5%。此外,中信银行非利息收入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比增加14%,占总收入的38.7%。资产质量管理仍是中信银行工作的重点之一截至2019年6月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72%。

财报显示,非金融板块中,制造业利润较2018年同期上升46%至35亿港元,特钢和重工业务的净利润均录得大幅增长;资源能源业务利润上升64%至21亿港元,得益于中信澳矿的首次盈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