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大型商场和餐饮行业的陆续复工,共享充电宝消费开始回暖。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陆家嘴、南京西路等多个商圈,发现商户门前的共享充电宝已经开始正常通电使用,相较于以往高峰时期供不应求的情况,如今大多数机位充电宝数量充足。
“这几天客流量增多,租借的人也多了,但整体来看租借人数可能只有以往的一半。”一家饮品店老板告诉记者,此前因为租赁人员稀少,为了节省电源,不少商户将共享充电宝机位的电源都拔掉了。
共享充电宝至暗时刻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而言,这个冬天太过漫长。“二月份的第二周是行业最艰难的时刻。”怪兽充电宝创始人兼CEO蔡光渊表示。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客流量的行业,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场景主要集中在商圈、旅游、社区、餐饮、酒店、影院、医院等场景,受疫情期间线下关店影响,共享充电宝使用率大幅下跌,租赁收入骤减。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显示,截至2020年2月23日,餐企客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1.52%。此外,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月21日,百货和购物中心的开业率仅为50%,客流量较往年下滑85%-90%,且营业时间大幅缩短。
共享充电宝在商业模式上需要向商户支付入场费和不同比例的分成费用,甚至在疫情前,有企业为了抢占独家资源一掷千金,斥资2000万元与某大型酒吧连锁集团签署了三年独家排他合作协议。由于需要承担员工薪资、产品成本、运营成本、门店入驻费以及分润等方面的财务压力,疫情对共享充电宝行业2020年第一季度的现金流带来巨大挑战。
2月初,小电科技创始人兼CEO唐永波曾发出一封致全员信,表示疫情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造成了几乎是致命性的影响,公司收入骤降至冰点,同时还有5000多名员工的工资以及供应链和各地办公租金费用等多项支出。为此小电高管团队以及多个部门员工发内部信主动提出从2月起自愿减薪50%,作为“战疫期”运营资金借予小电直至疫情结束。
一位共享充电宝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各家抢了不少大的连锁商户,但因为疫情很多合作现在连进场费都掏不出来,有几家商户近期提现都很困难。”
消费回暖行业面临洗牌
伴随大型商场和餐饮行业的陆续开店,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在积极复工,共享充电需求和使用率不断增加,市场持续回升。
小电科技公关总监刘彬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小电已经按时足额发放了1-3月工资,全国大部分城市业务已经恢复正常运营,开始对全国合作商家进行上门设备维护。为支援一线抗击疫情,小电目前累计为全国100多家医院免费提供充电设备和服务。同时全国直营城市市场地推人员等岗位招聘工作已经启动,在发力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同时,也在加快拓展三四线下沉市场。
为了减少消费者顾虑,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加大了消毒力度。在走访过程中,一位小电运维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充电宝机身,包括充电宝机柜的表面和按键,以及电池的卡槽内部,都要取出来进行全面消毒,因为点位比较多,每天都要提前制定消毒路线,每天工作8-10个小时。
据介绍,目前小电已在北上广深杭等1000多个城市推进线下设备消毒工作,针对医院、商圈和购物中心、餐饮、酒店以及交通枢纽等用户使用频次较高的场景定期重复消毒。
“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各场景复工情况,目前来看,餐饮、商圈会快一些,文旅等可能相对滞后。”蔡光渊表示。据了解,怪兽充电也基本实现全员复工,线下团队已经开始走访商户,进行常态化的消毒工作。
根据艾瑞《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趋势报告》显示,多数与共享充电宝有关的行业在疫情结束后都将慢慢向好发展。虽然仍不能达到2019年消费水平,但在疫情3个月后均有较为明显好转,且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恢复更快,大概率长期向好。
“经历此次疫情,共享充电宝行业会加速洗牌。”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悉现金流紧缺状况下,不少企业已经在业内开始疯狂寻求融资。疫情冲击下,中小充电宝企业和运营效率欠佳的企业会加速出局。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产品、运营以及规模。资本是一切的基础,其决定了现金流的可持续性,规模化扩张的速度,以及能否度过动乱期,但伴随时间推移与战线拉长,产品和运营的作用愈加明显,而规模作为重要的结果型指标会反哺前三者,即吸引更多的资本,留存更多的商户,投入更多的研发,因此后期的竞争是一场综合实力的竞争。
温州通过细化技术指标(如防火间距、消防设施、消防管理等)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的落地规范,进而推动全国性用户侧储能消防安全标准的完善。
经历了人口红利期结束后存量竞争的苦日子,国内主流奶粉企业都在加快全龄化营养转型和国际化布局
近期,京东将重点放在了即时零售方面。
对于近期白宫宣布将自行决定记者团成员的行为,白宫记者协会表示反对。
节后复工偏慢的两个解释:一是地方政府下调财政收入和投资目标,资金压力制约建筑业复工。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低于2024年同期的39.9%。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是复工偏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性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项目缺少一定的启动资金;二是今年服务业相对弱于工业,带来的就业复工偏少。前两年春节前后,服务业强于工业;今年受到以旧换新、抢出口等影响,工业强于服务业。服务业方面,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服务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而2024年增速是52.3%;工业方面,今年节后20天整车货运指数平均为66.5,而2024年仅为58.0。工业走强、服务业走弱,但工业就业人数不到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带来的就业复工没有前两年那么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返程复工影响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