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粮食问题风声鹤唳!保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亩产要多少?

第一财经 2020-04-03 11:05:32 听新闻

作者:王德培     责编:任绍敏

现代农业亩产比肩工业甚至超过工业,这不仅几乎成为衡量现代农业的标准,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无限可能。

受疫情的强烈冲击,不仅医疗物资供给全球趋紧,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必要生活物资在蝗虫、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形势开始吃紧,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逐步采取了粮食出口的限制,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忧虑。

近年来,中国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已接近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耕地面积的底线18亿亩),农业进口依赖度逐年上升,在当前全球粮食交易遭遇困难的情况下,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毕竟,农业问题仍是我们的短板,而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农业产业升级。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农村部已连续三年公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至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批准创建了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各地在现代农业上也在做相关积极尝试,比如,“13个现代农业项目集中签约,南京现代农业产业走向中高端”、“ 到2022年,四川全省将建设1000个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内蒙古吹响‘天赋河套’集结号,打造现代农业航空母舰”、“徐州市在上海举办了现代农业高端人才专场对接会”、“河北邯郸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亩产2.1万元”、“上海松江几乎无人的‘蔬菜工厂’亩产18万元”等报道屡屡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巨头“BATJ”也在紧锣密鼓布局现代农业:

百度以技术赋能“种粮”的方式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升级;

阿里云旗下人工智能“ET大脑”赋能农牧养殖业;

腾讯“AI生态鹅厂”,进行互联网+农业、AI+农业、以及智慧零售新尝试;

京东数科B轮融资130亿元,AI“猪脸识别”养猪……

各级政府和互联网大佬们云集,现代农业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现代农业亩产比肩甚至超过工业

现代农业之所以被广泛追捧,是因为现代农业通过基因育种、智能温室等技术打破农作物生长受自然环境的禁锢,通过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以时间换空间;通过垂直多维度种植,以空间换时间,从而使亩产大大提高,如:

浙江大学与云南省普洱市合作种植的灵芝和北京生产的黑鸡菌类亩产达百万元;

广东省佛山市种植药用蔬菜金线莲,亩产达120万元;

福建省连江县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亩产创156万元;

湖南省长沙市黑鸡菌亩产约200万元;

山东省潍坊市玻璃温室里种植蔬菜,年收成16茬,亩产超100万元;

甘肃平凉市生产番茄的智能玻璃温室亩产达108万元;

上海泽福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亩产达150万元,扩大垂直培养空间亩产可达300万元。

这些现代农业亩产数据与传统相比,不断刷新人们对农业的认知。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农业亩产三四千元不得了,甚至还出现了“马云和袁隆平谁先让农业亩产超7000元”的争论,根本无法与工业亩产相提并论。

根据2018年度数据,东部发达省份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最低为舟山市40.7万元/亩,最高杭州市161.3万元/亩,全省平均104.7万元/亩;

苏州市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5.73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29.07万元,为了测算亩产,我们去掉所得税扣除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后,税率按20%计算(企业所得税正常为25%),亩产约78.6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亩产约145.35万元。

类似,常州市2017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3.54万元,亩产约67.7万元。

很显然,现代农业亩产已经比肩工业甚至超过工业,这不仅几乎成为衡量现代农业的标准,也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无限可能。

现代农业的“四化”

现代农业亩产超工业并不是偶然,因为农业已非农耕文明时代的刀耕火种,而是进入现代农业新时代。

中国五千年的小农经济,受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和劳动工具的影响根深蒂固,造成农业发展达到瓶颈期,农民进一步增收难度加大,与工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现代农业颠覆传统农业形态,超越农业和工业的界限,打破束缚,从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和资本化四个角度格式化并重构农业。

一,现代农业工业化。一方面现代农业形成育种、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同时产业集聚产生外部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企业的全方位技术支撑,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系统和应用,从播种到销售全程一揽子服务,优化每一个环节,保证各环节高效率运作。

二,现代农业信息化。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将农作物生长环境精确信息数据上传至云端,数据在云平台处理后发送到智能机械设备上,统筹它们进行精细化流水作业。

三,现代农业智能化。通过智能化准确预测作物收成的最佳时间点和产量,实现预约销售,形成生产、销售的“无缝对接”;人力使用降至冰点,被大量的机械、设备、智能机器人所替代。

四,现代农业资本化。现代农业一年十几茬甚至几十茬的高密度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收益率;同时政策倾斜农业发展;甚至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还说过“现代农业利润可能比卖电脑还高”。

面对现代农业高投资回报,资本从两个角度介入,一方面涌入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提升基因育种、“智能温室”等技术;另一方面资本直接投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经营模式创新建设。

现代农业的重构,促进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指数增长,并进行产业化运作,实现亩产超工业。

各国模式对我国农业有何启发?

现代农业的功效不言而喻,那么将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已形成以下模式:

一,美国模式。美国农业特点是农业从业者人少地多,决定了规模化的农场经营模式,规模化有利于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其现代农业园区是在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德国模式。德国发达的工业水平打造发达的农业机械,决定了其机械化农业模式。德国农业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机出口国。

三,日本模式。日本农业特点是人多地少,决定了其提高附加值的体验性、示范性的休闲农业模式。日本实施的是差别化、精耕化的发展战略,将农业生产、农业消费与农业旅游综合起来。

四,荷兰和以色列模式。荷兰和以色列类似,人少地少,水资源匮乏,决定了其发展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现代农业模式。

荷兰放弃粮食自给,主打高值作物花卉和新鲜蔬菜,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鲜蔬菜出口国。

以色列则占据了欧洲40%的瓜果、蔬菜市场份额,是仅次于荷兰的全球第二大花卉供应国。

可以看出,各国的模式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各具特色。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巨大,既有西高东低的三大阶梯地形,又有中国五类气候带,还有复杂的山川高原,注定中国现代农业要走一条因地制宜的综合型道路。

因地制宜说白了就是要区域化战略布局,如沿海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密集,靠近繁华都市圈,可以发展智能温室和体验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中原地区比较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山区比较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和高值作物;西部干旱地带可以借鉴荷兰和以色列模式。

现代农业或将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锚定不同的现代农业模式,一旦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农民和农村也将被重置。

现代农业依靠的是技术而不是过往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从而解放大量农民。这些农民的小部分人员凭借着技术成为现代农业企业的职工,收入持平甚至高于从事其他工作,并享受企业福利;大部分人员的安置和就业将由其他的市场或政府途径消化和分流。

过去农业发展牺牲农民和农村利益,去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形成工农“剪刀差”;现代农业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合力,极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弥补抑或逆转以往不公平的“剪刀差”。

现代农业时代,农村平等享受现代化进程,农村和城市不再有差别,现在的农村将变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各园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生产一种或多种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化产品。

届时,现代农业或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进而为全球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宝贵的参考经验。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福卡智库”。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