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委: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提升市场活跃度
中国政府网4月8日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7日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总结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议提出,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
专家表示,正在推进的资本市场“深改”,将进一步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上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动能。宏观政策方面,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目标将是在疫情防控基础上,确保实体经济逐步有序复工复产。(中国证券报)
2、超越房地产,位列第一!传递股市什么信号?
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一季度,发行市场方面,信托资金投向金融类规模为1848.53亿元,位列第一,占比28.79%。金融类信托与市场走势息息相关。金融类信托的“逆袭”,是否意味着资金对资本市场的看好?
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类信托指以证券投资为主的产品,证券投资又主要投向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与市场走势息息相关。金融类信托规模占比上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市场的看好。(中国证券报)
3、国企混改批量落地可期民航业、科技型企业改革预期升温
4月8月,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科改示范行动”)正式启动,这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4月以来,国企混改大单不断,众多项目释放控股权。记者了解到,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二季度国资国企改革有望提速推进,作为重头戏的混改批量落地可期。(经济参考报)
1、隔夜外盘:欧洲主要股指涨跌互现,美股全线收涨
美东时间周三,欧洲主要股指涨跌互现,美国三大股指全线高开,盘初涨幅有所回落,此后悉数走高。截止收盘,道指涨779.71点,涨幅3.44%,自近期低点反弹逾26%,收复回调以来近半失地;纳指涨2.58%,标普500指数涨3.41%。
2、股息率秒杀理财产品,银行股成险资布局心头好
作为投资市场上的“神枪手”,保险资金的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截至4月8日,在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险资合计持有82只股票,股票市值达1.3万亿元。其中,险资持有8只银行股的市值在各行业占比最高,持股数量338.4亿股,市值达3873.7亿元,占比34.3%。(21世纪经济报道)
3、社保基金新进39股,6股年报净利翻倍增长
截至昨日收盘,超800家上市公司公布2019年报,不含科创板和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其中152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期末持股市值合计2581亿元。持股变动显示,新进39只,增持50只,未变动9只,减持54只。新进股中,5只千亿级市值个股入围,包括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云南白药(000538.SZ)。(证券时报)
4、券商调研热情不减,目光瞄准中小创
尽管2020年一季度市场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各大券商调研积极性不减反增。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共有194家券商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合计调研533家公司,共4120次,较上年同期增长近四分之一。从调研板块来看,中小创是券商关注的重点,其中,对创业板公司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中国证券报)
1、中概股响起“连环雷”:好未来自曝造假,爱奇艺、跟谁学遭做空
瑞幸咖啡“爆雷”后,中概股市场掀起不小波澜。记者采访发现,多位投研人士并不看空中概股,认为短期价格或受影响,但长期影响不大,一些开展业务时间较长的中概股仍是国内投资稀缺的重要标的。(每日经济新闻)
2、中潜股份(300526.SZ)收深交所监管函,董事会秘书引咎辞职
中潜股份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张继红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公司于2020年4月6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张继红为此引咎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中新经纬)
1、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3000亿增量资金有望入市,消费白马仍是外资配置重点
我国疫情可控、复工有序,A股估值和证券化率都明显低于美股,预计全年外资净流入有望接近3000亿。我们预计2020年外资依旧保持流入,那从结构上看外资会流向哪些行业?过去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消费白马是外资的配置重点,截至2020年3月,陆股通北上资金持股中49%的占比为消费,13%为科技,19%为金融地产,19%为周期及其他。(股市荀策)
(绝对值 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