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微公司(688012.SH)的股东来说,2019年的惊喜并非来自公司业绩成长,而是来自大笔的地方补助。
中微公司4月16日晚间披露了登陆科创板以来的首份年报,去年实现了19.46亿元的营收。
中微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两大类。它生产的刻蚀机是制造晶圆所需的主要设备之一,客户包括了中芯国际、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企业;中微公司另一类主要产品是MOCVD机器,这是一种用于制造LED外延片所需的装备。
尽管中微公司2019年收入比2018年增长了18.77%,但两位数的增长对公司股东来说算不上惊喜。中微公司在2018年营收的增长是68%,2017年营收增长是59%。对比来看,中微公司2019年的收入增速大滑坡。
这很大程度上是行业低迷所致,去年终端芯片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半导体设备市场下滑。
中微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更有看点。它2019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107%,达到1.88亿元。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南昌高新开发区的慷慨。
中微公司在2018年的4月与当地签署协议,在南昌高新区建设高端MOCVD装备制造基地。签约当年,中微公司即收到了当地给予的补助6915万元,2019年南昌高新开发区再次给予9229万补贴。
加上其他各类补助,2019 年中微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达到了1.19亿元。
中微公司上市后,更多的补助滚滚而来。
在2020年至今的4个月里,中微公司已经数次披露了所获得政府补助: 4月1日至年4月2日,累计获得政府 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 1750 万元;3 月 14 日至3 月 31 日,累计获得政 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 2471 万元;1 月 1 日至3月13日,累计获得政 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1.36亿 元。
4月尚未结束,中微公司已经累计收到补助1.78亿,与去年1.88亿的净利润相近,超过它去年1.47亿的扣非净利。
中微公司没有披露2020年上述补贴的具体来源,不过它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南昌高新开发区给予的补助与日常经营相关,在今后的年度里有望继续获得。
使用得当的话,这些政府补贴有助于中微公司维持研发强度,填平与国际竞争对手之间的鸿沟。
中微公司不准备把去年的净利润拿来给股东分红。对于一家成长中的半导体产业公司,这不难理解。在4月17日的中微公司业绩说明会上,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表示,对于一些最高端的刻蚀应用,中微的刻蚀机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进一步技术创新和设备的升级。
中微公司在国际市场有泛林半导体和东京电子等强大的对手,该公司认为当下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泛林半导体是尹志尧的老东家。1986年到1991年期间,他曾在这家公司负责领导若干重点产品的刻蚀技术开发。
同为刻蚀设备供应商,中微公司和泛林半导体的体量和研发投入悬殊。
2019年中微公司收入19.46亿人民币,4.24亿用于研发;泛林半导体收入675亿人民币,当年的研发费用大约84亿人民币。泛林半导体以接近中微公司20倍的研发投入,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
从研发强度上看,中微公司当前研发占收入比例为21%,泛林半导体为12.4%。照此,中微公司需要长时期的高强度研发,才能有望追上国际对手。
会议指出,要对标对表,准确把握开发区专项巡视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富有创意的赛事IP,无论是贵州榕江的“村超”,还是最近爆火的“苏超”,既能点燃大众热情,也能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欢迎跨国企业分享中国机遇,深化合作共赢,持续提升在沪总部能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沪创造更好业绩。
园区合作双方可以协商分享协作带来的税费收入和经济指标。
半导体产业链掀涨停潮,超硬材料、卫星导航概念强劲补涨,医药、机器人、高铁板块表现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