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江抗生素”话题引关注,地方环保官员:未收到相关报告

第一财经 2020-04-27 15:46:24 听新闻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对于环境中污染物或危害成份的问题,关键是看排放的浓度和强度。

近日,有关“长江抗生素”的报道引起公众关注。一位环保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尿液中检出抗生素成份,并不意味着对人体必然产生危害。但水体含有抗生素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有媒体近日报道,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近期一项调研显示,长江抗生素平均浓度为156ng/L(纳克/升),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长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全国前三位,年排放强度大约为60.0千克/平方公里。

上述报道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年来对上千名8~11岁儿童和516名孕妇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尿样中共有21种人用、兽用或人兽用抗生素检出,79.6%的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一种或几种抗生素,其中部分已在临床上禁用,兽用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肥胖、性早熟相关。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今天(27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环境中污染物或危害成份的问题,关键是看排放的浓度和强度。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水体中能检测出的微量元素肯定会增加,关键是看其剂量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大的影响。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有关水体中含有抗生素的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及研究机构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原环境保护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随着抗生素在全球的普遍使用,环境中普遍存在人为生产的各类抗生素,且含量有持续增高之趋势是事实,我国也不例外。在受纳排水的局部水体中(如排污口),每升水中的抗生素含量可能达到数百、数万纳克(1纳克=十亿分之一克)甚至更高。但在水源地含量一般仅在1-50纳克/升范围内。因此不心恐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大了水质监测,有些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还主动增补了抗生素监测项目。今天上午,长三角地区一位生态环境部门的官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收到水体抗生素超标的相关报告。

 

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此前对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检查。摄影/章轲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原料约20万吨。抗生素通过饮水或食用水产品等途径进入人体,主要有两大来源,即养殖用料和医药排放。

目前,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指标中无抗生素指标检测标准。但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多地也明确要求加强抗生素菌渣监管,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依规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

2016年8月5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等联合印发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应用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水利部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曾表示,抗生素是有机物,但相比同浓度的其他有机物,那些有持久性、能致癌致畸的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可能要严重得多。

马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水体中含有抗生素的问题确实值得引起关注。他说,药厂是主要排放源,应首先加强排放控制。其次是对大型养殖企业进行管控,设定排放标准。另外,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防止滥用抗生素,不随手丢弃药品。完善城市垃圾收集处理,也有助于有害成份对环境的污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