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券业分化进行时:自营贡献收入1/3、投行寡头地位凸显

第一财经 2020-05-01 11:40:49

作者:郭璐庆    责编:钟强

必须要面对的马太效应

受资本市场改革、市场回暖等多因素影响,2019年证券行业整体经营业绩增幅明显,较2018年增长超过八成。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33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4.83亿元,实现净利润1230.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37%和84.77%。截至2019年末,证券公司总资产7.26万亿元,净资产2.02万亿元,净资本1.62万亿元。

其中,自营业务占比较去年继续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4%,作为券商的第一大收入贡献来源的地位继续稳固。 进一步来看,龙头券商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两极分化继续明显;不过,亦有不少中小券商净利润在2019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进入到实施阶段,投行特别是头部投行和项目丰富的中小投行的地位更加牢固。

自营业务收入占到1/3

中证协发布的2019年证券行业经营数据显示,133家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04.83亿元,同比增长35.37%;133家券商2019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230.9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4.77%。

进一步来看,各主营业务全线增长,其中信用、自营、投行、经纪、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16%、53%、30%、26%和0.1%;从业务收入结构变化明显,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行业务、信用业务与资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达到34%、22%、13%、13%、8%,其中自营业务占比较去年继续提升4个百分点,作为券商的第一大收入贡献来源的地位继续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券商已认识到自营业务转型的必要性,率先开展交易导向型投资业务并不断扩大规模。

比如华泰证券在2019 年开始发力FICC与衍生品业务,以期实现交易导向型的业务转型。

“公司加快投资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转型,总体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以FICC为代表的创新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山西证券也向投资者表示。

在交易导向型投资业务中,券商从客户真实需求为出发,作为客户的交易对手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资产(权益类资产、FICC资产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买卖服务,多以做市商业务为主。

“不同于传统纯方向性投资中大部分持仓暴露在市场风险(易造成业绩的大幅波动,并有侵蚀资本金的风险)之下,交易业务的绝大多数头寸都是有对冲持仓的,风险敞口较低,且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对冲分散的程度越高,投资的收益风险比也越高,因此交易业务具备自然垄断的性质,非常适合大型券商与投行开展。”东方证券表示。

4月29日深夜,西南证券发布2019年财报,自营业务营收增加87.81%,在四大主营业务中排第一;自营的毛利率高达83.18%,也遥遥领先其他主营业务。

西南证券表示,自营业务主要以自有资金及合法筹措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主动性投资和量化投资等,业务品种主要包括权益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另类投资产品以及衍生品等。“公司自营业务综合平衡回报率与风险控制需求,以风险收益比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各类产品投资规模,以期取得合理的投资收益。”

两极分化明显

2019年,龙头券商继续强势,而不少中小券商也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攀升。

中信证券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龙头。2019年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达到122.29亿;海通、华泰紧随其后,分别为95.23亿和90.02亿;24家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超过10个亿。

不过,券商的马太效应同样明显,与头部券商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券商的利润水平就要相差不少。

比如排在最后三位的中原证券、华鑫股份和锦龙股份,归母净利润均没有超过8000万,中原证券归母净利润为5822.27万,与中信证券相差逾120亿。

中原证券2020年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盈转亏。2020年一季度,中原证券实现营业总收入4.4亿,同比下降33.7%;实现归母净利润-6712.5万,上年同期为1.8亿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报告期内,公司净利率为-13.6%,同比降低45.3个百分点。

不过,2019年一些“腰部”券商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在44家上市券商中,除了中原证券,其余上市券商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均为正。其中,兴业证券、国海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和西南证券排在前五,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02.23%、566.8%、547.66%、449.68%和359.35%。净利润翻倍的共有20家,几乎是一水的中小券商。

第一财经注意到,在股票质押业务方面,受2018年下半年以来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暴露频繁的影响,2019年全市场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不论是兴业证券,还是光大证券,股票质押业务都有相当幅度的缩减。以光大证券为例,去年,光大证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115.37亿,同比下降67.66%,其中自有资金出资规模为62.85亿,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27.8%,资管产品等出资规模为52.52 亿。

在风险事件频发下,股票质押风险对券商净利润的侵蚀亦相当明显。统计显示,中原证券、光大证券、天风证券、西部证券四家上市券商的信用减值损失远超过公司2019年净利总额。其中,中原证券的信用减值更是高达3.5亿元,相当于同期归母净利润的6倍。

国泰君安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的信用减值高达20.5亿元,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0.37亿元,占比超过五成。

头部券商更加受益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进入到实施阶段,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也在第一时间迎来利好。

2020年4月27日,中国证监会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深交所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投行项目能力较强的大券商和中小企业项目储备丰富的中小券商,将充分受益。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2020年,证券法推进注册制改革、多维度配套制度落地,有望全面开启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增长。

“我们现在也在积极争取项目,同时争取在创业板落地后尽快报材料,当然这就需要企业在前期把相关准备做好。”上海一位投行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表示。

“短期看2020年投行收入有望实现同比26%增长,中长期看我们预判投行收入有望在2024年实现较2019年收入3-4倍高速腾飞。同时,资本市场新制度也将进一步倒逼投行转型。大型投行将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大投行生态圈,中小投行或将探索专业、特色的精品券商之路。大型券商投行有望凭借综合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实力,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华泰证券分析师称。

科创板从2019年7月推出至今,IPO发行规模已经接近1200亿元,2020年初至今,科创板IPO规模超过340亿元,占同期A股IPO规模的比重为37%。

作为保荐机构,券商对科创板项目的跟投也为券商带来了增量贡献。东方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末,30家券商科创板项目跟投资金投入达到31.99亿元,实现跟投浮盈26.3亿元,收益率为82.21%。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