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广州首批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举行“云签约”“云揭牌”仪式,签约项目73个,总投资规模达1800亿元。
根据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介绍,广州将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4大新基建领域着力。
国家发改委近期首次明确“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内容。此次签约的73个项目亦在这三大方面布局,一是以5G、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互娱网络、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二是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电、BIM技术+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转型、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代表的融合类项目;三是以华为“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基地、京东供应链科技总部、云从人机协同开放平台等为代表的“硬核总部”创新类项目。
另外,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下称“生态创新中心”)暨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分中心(广州)正式公开亮相。该生态创新中心由华为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共建,广州无线电集团是一家深耕电子信息产业多年的广州本土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旗下有广电运通、海格通信、广电计量三家A股上市公司。
华为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表示:“在多样性计算时代,算力已成为新生产力,是数字世界发展的动力。”华为于2019年发布了基于鲲鹏和昇腾的计算产业战略以及“一云两翼双引擎”的产业布局,而生态创新中心是广州市与华为在鲲鹏计算产业深入合作的重要抓手。
广州无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跃珍介绍,目前已经依托“鲲鹏+昇腾”产业合作研制了“广电鲲鹏”牌服务器和PC机,已出货样机数百台,小批量生产线预计7月前量产。广州无线电集团还计划投资50亿元筹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以及预计投资55亿元推进5G智慧灯杆研发、设计、生产、投资运营一体化项目建设。
作为新基建的重点发展领域,广州将加速在5G基站、5G专网、智慧灯杆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打造一批大数据中心,培育引进5G产业链企业,推动形成5G产业集群。到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周建军认为,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围绕连接和计算展开,5G则是新连接里面最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领域,广州将会发展得很快。他表示,华为将会加大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目前在广州已经与公安、港口等展开合作,计划基于广州,面向全省、甚至全国。
关于如何快速铺开广州市等5G建设,黄跃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主要是5G的覆盖问题,5G对比4G来说,覆盖范围很小,所以基站密度要很高。大楼覆盖上要做一些开放,另一个是路灯要改造成基站,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新建和改造工作,实现广州市5G全覆盖。第二个则是5G的应用,比如港口自动化建设就是典型应用。”
目前,广州鲲鹏计算机产业已有98家伙伴,完成了176个应用适配,并颁发130份证书,且完成了31个具有典型意义可复制的垂直行业场景化鲲鹏解决方案,涉及在政府与公共事业、金融、运营商、互联网和能源等行业的应用。
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广东省软件业务收入排名全国第一,广州市作为“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等累计增速达18.5%,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商转公贷款”申请对象和条件,以及贷款的额度、期限和利率。
征求意见稿要求,大力发展体育消费。全力抓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筹办工作,高水平办好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
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选址位于冷链业态较为丰富的增城区和花都区,总占地面积为2007.63亩,与广州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间重叠、功能联动。
建议中国经济摆脱“投资或消费”的零和思维,转向“投资创造供给,投资创造就业,就业创造收入,收入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
《方案》提出,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具身智能大模型、5G等技术,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