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券)发行286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202亿元,再融资债券1666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509亿元、693亿元。
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省份无法安排人员出差进行发债现场操作,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财政部在北京代理地方操作,解决了疫情期间地方无法发债的困难,有力保障了地方债券发行进度。截至4月底,2020年发行地方债券18973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6626亿元,再融资债券2347亿元。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28480亿元)的58.4%,其中一般债券5104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5580亿元)的91.5%;专项债券11522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22900亿元)的50.3%。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31%,比2019年下降16个基点;平均发行期限15.5年,比2019年增加5.2年。
经国务院批准并依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财政部于4月底提前下达第三批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万亿元,各地已启动发行准备工作。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决策部署,全力保障地方债券平稳顺利发行,发挥地方债券对“六稳”“六保”的关键作用,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前7个月地方发行的6.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再融资债券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65%;新增债券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5%。
新规引爆机构“老券抢购潮”,股债走出双强格局,公募基金、南向债券通、信用债、存单、股市可能获得更多资金流入。
恢复征税预计今年带来300多亿收入。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上半年,印花税1953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785亿元,同比增长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