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女团选秀第三年,到底什么样的偶像可以破圈?

第一财经 2020-05-13 12:23:10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易烊千玺是目前为止成功实现破圈的典型案例。“中国人喜欢有灵魂、有精神、坚韧不拔的人,这是现有偶像成员中比较罕见或者说仍未被释放出来的品格。”

爱奇艺的《青春有你2》和腾讯视频的《创造营2020》,两档女团选秀综艺狭路相逢,几乎每天都在热搜榜上上演人气争夺战。

200多个新鲜美丽的面孔,80余家经纪公司,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头部经纪公司乐华娱乐、觉醒东方没有缺席,缔造SNH48的丝芭传媒和TFboys所属的时代峰峻初次入场,还有影视公司跨界,比如华策影视、萌样影视、卓然影业等。

据统计,此次参加两档节目的公司,半数以上为首次入局。略显拥挤的赛道上,一些玩家选择退出。没有曝光,没有资源,没有新作品,粉丝会迅速抛弃,投入下一个偶像怀抱。被称为“偶像元年”的2018年,曾短暂触发偶像市场的投融资事件,却在2019年恢复平静。

尽管选秀综艺爆款频出,中国偶像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蛮荒阶段,这也标志着每一个入局者都有机会搅动现有局面。2020年,选秀综艺依然在强调“重新定义偶像”。在卓然影业CEO张进看来,这意味着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偶像:“中国人的审美复杂,想法也多,要找到大众喜欢的偶像很难,也没有那么快。”

偶像需要破圈

在多次拜访日本经纪公司杰尼斯事务所之后,张进决定入局。杰尼斯事务所也被称为J家,过去半个世纪,它缔造了SMAP、岚在内的多个神话,捧红了木村拓哉、山下智久等风靡亚洲的巨星。

日本偶像产业模式固然有值得借鉴之处,但真正打动张进的是其核心逻辑。“其实他们塑造的根本不是颜值、唱跳、艺能俱佳的选手,而是真正的榜样,是能够给粉丝带来力量的人,这是他们的核心。”

反观韩国偶像选拔逻辑,由于长期受到欧美文化和日本文化影响,韩式偶像通常要求符合国际化审美,在外形条件和艺能方面要求严格。在张进看来,韩国模式下打造的偶像团体并不一定能够在中国破圈,并在大众范围内获得知晓度。

他认为,易烊千玺是目前为止成功实现破圈的典型案例。“中国人喜欢有灵魂、有精神、坚韧不拔的人,这是现有偶像成员中比较罕见或者说仍未被释放出来的品格。”

卓然影业签约的艺人姚慧曾经是斗鱼主播,之前还做过流浪歌手

此次,卓然影业签约的艺人姚慧参加了《创造营2020》,并在初舞台上凭借原创歌曲击败人气选手希林娜依·高而登上热搜。严格意义上来说,姚慧并不符合当下流行的女团成员标准。她曾经是斗鱼主播,喜欢唱歌和创作,没有扎实的舞蹈基础。再往前追溯,她曾经是一名流浪歌手,和选秀综艺里的其他女孩相比,她有着沉重的过去。

不过,比起才华或勇气,张进欣赏的是姚慧身上那种逆境之中向上的意志力——她能够承受巨大的失败,在跌入谷底时依然保持乐观精神。“条件和外形再好,缺乏精神、思想、灵魂、文化,最终只是一张好看的皮囊。”

拥抱新媒体而非抗拒

日本与韩国偶像产业皆有数十年发展历程,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偶像产业,面对的则是截然不同的市场、渠道和媒介环境。

在中国,传统偶像经纪公司目前大多数沿袭日本或者韩国的模式,以日本养成系偶像为代表的丝芭传媒和以韩式练习生模式为代表的乐华娱乐名声最为响亮。

以小剧场为根基的丝芭传媒是中国起步最早的偶像经纪公司,早在2012年,SNH48便在上海正式出道,通过定期举办与偶像近距离交流的握手会、公演等,成就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体验,也实现了偶像经济最重要的部分:粉丝消费。这也是许多偶像经纪公司艰难求索的目标。而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盛,催生了许多粉丝量级巨大的网红。此次参与《青春有你2》《创造营》的选手中,就有林小宅、朱主爱这样已经有粉丝基础的网红。

而在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上活跃的网红,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职业培养和多年练习,也没有影视作品,但是拥有快速积累庞大粉丝群体的能力。不少传统经纪公司担心新媒体的冲击改变,认为传统艺人到新平台之后,很多价值和优势在网红面前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觉得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对传统偶像产业价值而言是一种伤害和打击。

在张进看来,这种想法值得商榷。“为什么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更多的曝光就会导致偶像价值的下降,会丧失光环?”

在他看来,相比日韩,中国的市场有更大的包容性,能够更快地适应新媒体迭代,无论是人还是内容都需要适应媒体环境或者渠道的变化,应当形成合作而非一味抗拒。“短视频平台包括直播不是一个短期的风口,而是不可逆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了改变大家对视频内容的观看习惯。”

从吸引粉丝和鼓励粉丝的维度看,偶像经纪和网红经纪在本质上有相似性。“一些网红对粉丝的吸引力看上去更肤浅一些,可能是带着大家一起赚钱,这能够在短期内吸粉,但是想要长期吸引粉丝、稳固粉丝,还是需要成长为粉丝的精神力量。”

粉丝对偶像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制造和追随偶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偶像产业从业者可以充分拥抱新媒体环境,与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合作,从大众审美出发去寻找和制造属于中国的偶像。“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合作,如何适应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将专业队伍的优势发挥出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