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三次产业革命的材料,发现每次产业革命之前都有一次金融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中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但蒸汽机发明之后,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迟了很多年,原因在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在蒸汽机的技术普及推广之前,英国发生了金融革命,这就是建立了以英格兰银行为中央银行、300多家商业银行合理布局的金融体系,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发端于英国,而德国和美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英国过度偏重于对外投资,削弱影响了对国内产业科技革命的支持,而德意志银行凭借全能银行的强大功能,全力支持科技和产业革命,成了最大的赢家之一。美国也同样,依靠综合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迅速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了发达的重工业体系。
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美国凭借发达的以证券、债券、基金等为主的资本市场和发达的投资银行体系,迅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历史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和转化都会受到影响,科技革命就很难转化为产业革命。
现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加快推进,中国第一次和其他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能够适应产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金融革命,促进金融和科技的结合,就能够抓住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全面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和吸收利用再创新的能力,成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长三角区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理应在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就需要金融行业率先革命,建立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出台一系列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
在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行业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网络和网点。国家主要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的分支机构已经覆盖到长三角所有城市。
第二,基本上形成了区域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相关的中心支行以及银监、保监等监管体系已经建立。
第三,覆盖长三角的资本服务市场初步形成,科创板已经成功建立。
第四,覆盖长三角的信用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第五,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制定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计划。
从这些方面来看,金融机构在一体化发展方面确实走在前列。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地方的政策不统一、监管标准不统一、金融产品创新不够、科技和金融结合不够,在扶持科技创新上还没有形成合力。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金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银行金融机构在项目规划、项目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还款安排、信贷管理及风险化解方面的合作,探索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推动信贷资源流动,建设统一的市场化的信用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环保企业和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等措施,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目前还没有落地。
与其坐等实施细则出台,还不如先行探索。
一是形成有利于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支持长三角区域有条件的地方商业银行转型为科技银行,以美国的硅谷银行为样板,专门扶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做强国有商业银行中的科技机构,强化国家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职责。继续推进科创板的改革,真正起到为科技创新筹集资金、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股权交易、债券交易市场,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二是开发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把金融支持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集中政府资金,设立专门扶持科技创新的引导基金;统一长三角债券市场,建立统一的区域创新债券发行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债券发行;推出鼓励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长期贷款;推出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产品;运用信托手段引进大型科技装备,建立高水平实验室,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三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扶持政策。利用贴息、定向降准降息等各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是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金融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避免外行管理内行。
总的来讲,金融创新在长三角发展实现动力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打破各种思想桎梏,突破现有体制的各种条条框框,在扶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出一条新路,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为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加大基础研究建设之外,上海也在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重庆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全国首组“中债融资租赁公司债收益率曲线族系”、全国首单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交所绿色租赁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一批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创新产品在会上成功发布。